专访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元宇宙对算力的要求是目前1000倍以上 我们有十年窗口期突破核心技术( 二 )


元宇宙是信息技术产业又一次生产力大提升
在前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 , 信息技术及电子半导体产业也亟待寻找下一个增长点 。
“像VR虚拟现实头盔 , 它很大程度上会替代掉现有的PC 。 未来我们固定化的工作 , 可能很大程度上会带着VR头盔 。 平常移动的时候 , 可能是用AR眼镜 , 但这是从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得到的角度分析 。 手机将逐步退化成一个主计算设备 , 但不会是主交互设备 。 这个过渡期我个人觉得至少得5~10年以上 。 ”沈阳表示 。
专访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元宇宙对算力的要求是目前1000倍以上 我们有十年窗口期突破核心技术
文章图片

元宇宙是信息技术产业又一次生产力大提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沈阳和他的团队预测 , 到2030年AR眼镜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3亿台到5亿台之间 , “但手机的计算功能还是会比较强大 , 因为它可以容纳比较大体积的电池来支撑 。 我们也希望智能眼镜能够做到50g以下 , 目前市面上最轻的我们使用过的大概在76g , 还是比50g要重一些 , 架在鼻梁上架久了会累 。 ”
沈阳认为 , 元宇宙在初期阶段主要会应用在B端 , 并在成本不断下降和性能不断提升的进程当中逐步向C端渗透 。
他向采访人员举例:“比如工厂里面使用增强现实的眼镜或者头盔 , 来帮助工人进行需要增强信息的操作 。 我自己前两天亲身体验了一次 , 高级技术工人如果不带设备的话 , 穿孔作业 , 拿一根线去穿孔 , 三个人需要三个小时才能穿完 。 因为那个孔特别多 , 每一个孔的作用还不一样 。 戴上了增强现实眼镜 , 眼镜自动就标出来每一个孔是干嘛用的 , 面对一两百个孔 , 在穿线的时候 , 每次穿线都不会穿错 。 本来是三个工人要花掉三个小时 , 也就是九个小时 。 现在一个人戴着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 他一会儿就穿完了 。 ”
“再比如 , 假设你是修车店的老板 。 传统的模式里 , 你可能要带一位徒弟修车 , 他的学习周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 因为车子有不同的型号 , 你店里面也不可能有20种不同型号的车子 , 来让学徒来学 , 是吧?有了元宇宙 , 可以让学徒在元宇宙里把这个车子拆来拆去 , 然后组装回去 , 那他很快就学会了 。 我再举个例子 , 消防队去救火 , 一些重要建筑物需要事先熟悉 。 我们可以把重要建筑物的内部结构 , 搭建在元宇宙里面 。 现在有一些地方的消防队 , 已经开始采购这样的系统了 。 ”沈阳表示 。
国内现状:存在多重优势 , 但也有短板
在沈阳看来 , 目前元宇宙还处于初级阶段 。 “现在关于元宇宙的交互平台 , 第一是要增加它的数字健康 , 就是不要头晕之类的 。 另外就是交互性要变得更好 , 功能要变得更强大 , 成本也要降下来 。 ”
虽然元宇宙仍然处于初期阶段 , 但我国仍然有不少优势领域 。
沈阳表示:“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第一 , 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和突破 。 比如短视频下载量全球第一 , 直播带货也玩得很溜了 。 网红的这种生态模式 , 中国是玩得最溜的 。 从天涯到微博再到微信公号、短视频 , 这些大V、大号的商业模式都玩得很溜 , 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有特色的 。 手游我们也比较强 , 还有仙侠小说在国外也很流行 , 这个一般人想不到 。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 , 我们有很多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做出了影响力 。 同时 , 在微创新方面 , 我觉得中国也有巨大优势 。 第二 , 我们还有一些特殊的内容IP , 这些IP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也有影响 。 除了美国之外 , 我们也有我们的特色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