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这或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
但在历史面前 , 的确值得一份肃然起敬 。
毕竟 , 越来越多的「女科学家」终于站到了聚光灯下 。
今天 , 她姐想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一个群体——
中国女性科研者 。
「女科研人」去哪了?
从小到大 , 很多女孩或多或少都听过类似的话——
“女孩学不好理科”
“女性没有理性思维的”
“女生逻辑思维不行”
这话听多了 , 似乎已经变成了真理 。
事实 , 果真是这样吗?
中国教育部公布2016年女学生数据中显示——
2016年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占比:普通小学46.56% , 初中46.39% , 高中50.59% , 普通专科51.17% , 本科53.44% , 硕士53.14% , 博士38.63% 。
这说明什么?
在读专科、本科、硕士阶段 , 女性占据了更多的高等教育入学率 。
文章图片
但在需要进一步深造的时候 , 女性的数量忽然就掉下来了?
隐隐可以看到 , 问题 , 或许不出在“智力” , 而出在“入场券” 。
比如 , 至今仍有很多人固执地相信「女性不适合做学术」 。
哪怕读到博士 , 成为科学家 , 也绕不过去——
“女生不适合智力要求高的工作”
“女性科研成果少”
我们会发现 , 很多女性不是不能 , 而是在路上受到了太多噪音的干扰 。
而防止这种「新偏见」的根本办法就是——
提升女性在科研工作中的代表性 , 产生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 。
她姐想起在「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 , 95岁的女科学家叶叔华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女性成长过程当中有很多困难
女性要自己努力
要‘fight back’”
文章图片
叶叔华的一生 , 可以说是中国女性不断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写照 。
天文学 , 无疑是冷门小众的领域 。
别说是现在 , 在那个年代研究这个领域的女性 , 也是少之又少 。
但 , 她成为了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 , 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 。
远远不止于此 。
投身天文事业70余载的叶叔华 , 还有很多身份:
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奠基者 , 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 。
文章图片
对她而言 , 「玻璃天花板」似乎从未存在 。
“没有感觉到对我有什么限制 ,
我一直走得很顺当 。
我已经把它冲到最高 。 ”
你看 , 当她选择忽视 , 那些声音就全都失去了威力 。
对她们而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