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该如何度过困难时期?
原本打算在春节期间大有作为的餐饮业 , 却被新冠肺炎疫情来了一次“精确打击” , 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 最近一段时间 , 各地陆续传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餐饮企业恢复营业的消息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 我国2019年餐饮行业的整体收入达到了4.67万亿元 , 而其中有15.5%的收入便是来自春节期间 。 这意味着 , 春节期间餐饮行业的收入约为7200亿元 。 而今年春节 , 全国各地的餐厅纷纷关门停业 , 人们也都居家不敢出门 , 很多提前预订了年夜饭的 , 也纷纷取消 。
恒大研究院前不久发布的一份疫情报告估算 , 受此次疫情影响 , 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 。
而受疫情影响 , 餐饮行业在股市也同样遭遇了至暗时刻 , 市值大幅缩水 。 以海底捞为例 , 有“券商”做了一份数据调研报告 , 假设海底捞停业15天 , 它的营业收入损失将高达50.4亿元 。
众所周知 , 餐饮行业最大的魅力是现金流 。 现结现卖、实付实销的交易模式 , 让餐饮企业通常拥有丰厚的现金流 , 这样才能承受日益增长的人力与土地成本 。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正常营业 , 一旦闭店歇业 , 现金流也就断裂了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在现金流高度紧张的情况下 , 一些餐饮企业可能只能维持2至3个月 。
真正困扰这些商家的问题是:复工之后 , 店铺是继续开业还是不开?总体来说 , 这轮疫情让餐饮业衍生出一个系统性的寒冬 。
努力求生的企业度过寒冬的主要方式 , 是关闭堂食 , 发力外卖 。 此外 , 将员工派遣到生鲜快递企业工作 , 也是自救方式之一 。 比如 , 云海肴、青年餐厅、西贝等餐饮企业员工赴盒马生鲜各地门店“上班” , 此举既能补充盒马激增的人力需求 , 也能缓解停业餐企的成本压力 。 盒马生鲜和这些员工签订的是短期劳务合同 , 疫情结束后 , 员工可回到原来的餐厅上班 。
广东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表示 , 政府的行政十分高效 , 极大地鼓舞了餐饮行业的士气 。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复工复产 , 庞大的员工用餐仅靠外卖平台难以支撑 , 同时作为民生服务行业重点保障领域的餐饮行业 , 在此次疫情中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 仅靠外卖收入难以维持巨大的成本开支 。 通过开放一定程度的堂食 , 让餐饮行业能有更多正向收入 , 同时也能保障餐饮店周边社区家庭 , 以及复工企业的正常餐饮需求 。
长期看来 , 很多餐饮企业依然看好未来 , 这是基于中国每年在增长的5万亿元餐饮消费的需求量级 , 也是认定在疫情过去后 , 餐饮等第三产业会有报复性反弹的判断 。
疫情迟早会过去 , 在一些从业者看来 , 真正的挑战在复工之后 , 疫情可能会带来餐饮业的一次洗牌 。 (采访人员 刘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