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要有软件思维( 二 )


相较于其他两大基础软件 , 中间件似乎没那么有名 。 作为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 , 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 , 负责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 。
在中间件领域 , IBM、Oracle、微软、Salesforce、AWS等大厂均参与其中 。 东方通、金蝶天燕、中创中间件是本土厂商最早的一批代表 。 最近几年 , 以普元信息、宝兰德、谐云为代表的中间件厂商显露棱角 。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等云服务厂商也开始与他们同台竞技 。
“我国基础软件已经发展到普及阶段 , 需要通过重大工程的实战 , 从‘可用’进入‘好用’阶段 ,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逐步深入 , 我国基础软件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中科院软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陈鹏表示 。
海外厂商也在积极投身“东数西算”工程建设 。 例如 , 英特尔作为基础芯片和算力提供方 , 在数据中心领域参与程度较深 , 涉及数据计算、存储和网络传输全环节 。 英特尔专家表示 , 这将是一个生态系统再次焕新的过程 , “东数西算”是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 , 如何把ICT融入到新一轮的数据中心建设中 , 这是非常重要的 , 需要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 , 赋予“东数西算”真正的含义 。
一场华丽的蜕变即将开启?
“十三五”期间 , 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 “可以看到 , 基础软件产业的整体发展步伐虽已加快 , 但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支撑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以及基于开源的基础软件方面 , 仍然存在断链、弱链、空链情形 , 主要体现为软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 资源整合度不高 , 基础软件企业数量少且规模较小 , 难以参与应用终端产品的原始设计等方面 。 ”陈鹏指出 。
“实际上 , 基础软件的瓶颈在办公和产业安全、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中已经凸显出来 , ‘东数西算’的定位是国家级工程 , 随着硬件设备及网络技术、网络协议和网络架构的不断进步 , 能否实现底层创新、安全可靠、自主可控 , 是基础软件重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 ”王娟表示 。
陈鹏建议:“从数据安全的角度出发 , 基础软件需构建具有面向复杂业务场景的弹性底座构建能力;同时 , 要与硬件配合 , 提供低能耗+高算力+时序数据场景下的系统级优化方案 , 在保证算力的情况下 , 降低系统功耗;在相同系统功耗下 , 提高基础算力 。 此外 , 还要提供广泛的应用适配能力 , 这不仅要求系统软件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 , 更需要支持上层应用的快速容器化部署 。 ”
“基础软件企业应当树立发展信心 , 进一步深耕基础软件研发 。 ”郭旭晖表示 , 首先要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关产品研发;其次要借助“东数西算”工程优势 , 进一步拓展西部市场 , 形成全国性的市场布局;最后要重视产业生态构建 , 加快与产业链上下游产品适配融合 , 与各厂商协同发展 , 共同构建产业生态 。 同时 , 基础软件对于技术人才要求较高 , 厂商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 保障企业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 。
“算力迁移的核心是产业布局 。 ”王娟表示 , 算力西迁将带动整个软硬件服务需求的迁移 。 随着西部算力中心建设落成 , 包括自主可控的基础层操作系统、数据库这些传统基础软件 , 以及中间件、办公软件、云网协同等相关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软件生态群 , 将会整体向西部迁移 。 因此 , 必须站在统筹全局的宏观角度来进行合理规划 。
王娟认为 , 基础软件是一个生态集群 。 在一个集群中 , 不同的行业在同一个底座上协同发展 。 要实现基础软件的核心突破 , 必须牢牢抓住“东数西算”带来的战略机遇 , 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 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丰沃的土壤中开花结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