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多吃一种肉,血管、血脂都爱它!每周只要吃半斤,赶走痴呆、预防肠癌~

俗话说,无鱼不成席 。除了有好的寓意外,鱼肉还是一种有益健康的肉类 。
与我们平时所吃的红肉不同,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鱼肉的脂肪含量却只有等量猪肉的一半 。
此外,鱼肉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血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
所以说,鱼肉是中老年人的“黄金肉”!
每周半斤鱼,死亡率下降【春天多吃一种肉,血管、血脂都爱它!每周只要吃半斤,赶走痴呆、预防肠癌~】
此前,一项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州市第十二医院等机构联合进行的、长达11年多的随访研究发现:相比于每周食用鱼类0~150克的人,每周食用鱼类200~300克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3% 。
而这主要是因为,鱼类中含有多种心血管保护性营养,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α-亚麻酸),维生素D和硒等 。
除了能保护心血管,降低死亡率,常吃鱼还有以下好处:

    春季鱼正鲜春回大地,告别寒冬、潜伏在水中的鱼儿也纷纷外出觅食 。此刻的鱼儿不仅肥嫩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是食用的最佳时机 。
    尤其是以下几种淡水鱼,不要错过哦~
    01草鱼:平肝祛风,暖胃温中草鱼,性温味甘,入肝、胃经 。
    其肉质嫩而不腻,可滋补开胃,对身体瘦弱、食欲不振者为滋养佳品 。
    02 ;鲤鱼:补脾健胃,利水消肿鲤鱼性平味甘,入肺、肾经 。
    鲤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质佳,特别是谷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丰富 。
    鲤鱼的药用价值高,与冬瓜煮汤服食,可治肾炎水肿 。
    03 ;桂鱼:益气补血、健脾和胃桂鱼也叫鳜鱼,性平味甘,入脾、胃经 。
    春季的桂鱼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适宜儿童、年老体弱、脾胃不佳者食用 。
    04 ;泥鳅:补中益气,除湿退黄泥鳅性平味甘,入肝、脾经 。
    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
    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促进精子形成,成年男子食后可强身健体 。
    吃鱼的三个误区
    01 ;误区一:越多越好鱼肉虽然有益健康,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大家,每天摄入40~75克的水产品,每周摄入摄入280~525克的鱼 。
    换算下来,每天摄入一手掌大小的鱼肉即可,生重大约是二两 。
    02 ;误区二:现杀现吃很多人认为吃鱼就得现宰现吃才新鲜,其实不然 。

    吃鱼时,最好是鱼杀掉后泡1个小时,或者静置2~3个小时 。
    在这个过程中,刚杀的鱼中的寄生虫、细菌并没有死,如果处理不当会有风险 。
    但是经过一定时间后,表面的细菌和寄生虫就会死掉一些,相对来说就更安全,另外就是鱼的结缔组织也会松一点,吃起来鱼肉的口感更好 。
    03 ;误区三:重料去腥很多人不喜欢鱼腥味,所以会下重料去烹饪 。
    但事实上,清蒸是做鱼的最佳烹饪方法 。
    因为,清蒸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鱼中的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油脂的摄入、做出鱼肉的鲜味儿 。
    做鱼不提倡油炸和油煎的方法,煎鱼的油经过高温加热后,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对心脏有害无益 。
    四种鱼别吃01 ;未煮熟的鱼吃了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
    除了要煮熟外,还要记得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
    02 ;过度油炸的鱼高温煎炸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