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DEHP)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 , 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 。
目前已在食品包装材料上发现了4000多种化学品 , 如超加工食品的包装材料常含有邻苯二甲酸盐和双酚类等增塑剂 , PVC保险膜在制作过程中也会加入大量增塑剂 。
20世纪70年代 , 有科学家发现PVC血袋中的DEHP会迁移至血液中 , 导致血液受到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 长期大量食用塑化剂 , 会给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慢性危害 。
最直观的一点是 , 食品包装袋对于人们的首要损害和威胁 , 来自于心脑血管 。 已经有不少研究证实食品包装使用不当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
有研究发现 , 当人们暴露于增塑剂 , 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将增高 。
近期也有一项研究显示 , 人们暴露于DEHP时会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 特别是暴露于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与心血管死亡密切相关 。
那么我们该如何
尽量避免被增塑剂威胁健康?
那么 , 有安全隐患 , 就完全不能使用了吗?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和欧盟都表示 , 以每人每天的公斤体重为标准 , 长期摄入3.0毫克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 , 当然作为普通消费者还是需要警惕各种生活中的塑料材质 。
当然 , 生活中的打包盒、外卖盒等塑料盒 , 因为高温而更加容易导致DEHP渗出溶解 , 还是有很大的风险 。 这里给出的建议是 , 尽量使用PE材质的保鲜膜等作为食物包装 。
同时 , 在日常生活中也尽量使用陶瓷、玻璃等耐高温材质的餐厨具替代塑料制品 。 此外如果无法避免点外卖 , 这里有一些辨别劣质餐盒的小技巧——
- 一看塑料餐盒的安全标识是否齐全 , 如是否有QS标识及编号 , 再看餐盒的表面是否光洁、有无杂质或斑点等;
- 二是摸一摸餐盒的强度 , 使用回收废物或大量添加产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生产的餐盒 , 强度一般都很差 , 轻轻一撕就破裂;
- 三是要闻一闻餐盒有无异味 , 合格的塑料餐盒是没有异味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