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土星,它们也有星环!( 二 )


大家可能会奇怪 , 木星那么大、那么近 , 怎么它的光环发现得比天王星还要晚两年呢?还有 , 发现天王星环的方法 , 直接套用到木星身上就是了 , 为什么还非要旅行者1号凑到跟前、几乎瞪瞎眼才能看到?我们比较一下木星环和天王星环的异同 , 或许能意识到其中的必然性 。
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黑暗而窄细 , 不像土星的冰质宽边大檐帽那么bling bling 。 木星环由微米级的尘埃组成 , 天王星环的原料是直径小于十米的黑暗颗粒 。 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 , 从地球直接观察它们反射太阳光辉 , 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所以赫歇耳的观测记录难以置信) 。
直接观察非常难 , 就看谁的条件更有利于间接观察了 。
天王星环的材料颗粒个头大 , 能结结实实地挡住恒星星光 。 相比而言 , 木星的微米级尘埃可以视作透明 。
天王星的姿态特别 , 它的自转轴倾斜98°左右 , 躺在轨道上打滚 , 是它的日常 。 所以 , 它的星环和公转面几乎垂直 , 我们从地球上有机会“俯视”天王星环的全貌 。 从前面的软件模拟可以看到 , 1977年 , 天王星环就处于这么一个被俯视的姿态 。 如果发生天王星掩星 , 那颗恒星不论从哪个角度过来 , 要想走到天王星身后 , 就必须杀入圆环套圆环的重围 , 出现闪烁消失事件 。 而木星环和黄道面基本平行 , 从地球上只能看到它的侧面 , 近似一条线段 , 大概率挡不住恒星 。
除了土星,它们也有星环!
文章图片

恒星被天王星(左)掩蔽时 , 必然被光环遮挡几次 。 被木星(右)掩蔽时 , 却有很大几率漏网 。 笔者制图
所以 , 天王星虽然遥远黯淡 , 它的星环却早于木星环发现 , 还是要靠天资+个人努力的 , 并非全靠运气 。
行星环是怎样形成的呢?目前一般认为有三个来源:一是原本就在行星周围 , 因为靠得太近(术语称“洛希极限”以内) , 无法凝聚成一颗大卫星的;二是天然卫星被撞击或自然喷发出的物质产生的碎屑;三是原本成形的小天体 , 飞到行星的洛希极限以内 , 被潮汐力撕成了碎片 。
从天王星环内颗粒的反照率、尺寸和星环结构来判断 , 科学界主流认为 , 天王星环的含冰量低并且相当年轻 , 应该是由潮汐力撕碎的小天体形成的 。
尘埃组成的木星环 , 则有很强的证据认为是第二种来源 。 木星的光环系统由四个尘埃环构成 , 每个环的外缘边界都非常整齐 , 并且“很巧”地都各自和一颗卫星的轨道重叠 。 这说明 , 环内物质是卫星被微陨石撞击后飞向太空、又被向内旋入木星方向的尘埃 。 每颗尘埃本身在环内只能维持千百年左右 , 但木星大胖子可以源源不断地拽来小天体 , 持续制造撞击 , 为光环提供原料 。
除了土星,它们也有星环!
文章图片

木星的四层星环的外缘和卫星轨道的关系·图源NASA
对行星环尤其是对土星环以外的行星环的发现和认知 , 确证了探索宇宙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 让人类发现了天体的新形式 , 在心智中搭建起来的“世界” , 离真实更近一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