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采访人员 叶龙杰
本报采访人员 赵星月
2021年 , 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 , 同比增长14.2% 。 我国国家创新指数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升到了去年的第12位 , 提高了22个位次 。 3月8日 , 在“部长通道”上 ,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对上述数据如数家珍 。 他特别提到 , 中国能够成功控制疫情 , 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 。 我国始终坚持在疫苗、药物、检测、动物模型和科学溯源五大方向开展科研攻关 。
王志刚介绍 , 在疫苗方面 , 原来有3个灭活疫苗、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附条件上市 , 今年又有1个重组蛋白疫苗附条件上市 。 此外 , 今年还有2条技术路线取得积极进展:一个是mRNA疫苗 , 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另一个是DNA疫苗 , 也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 。 在药物研发方面 , 1个中和抗体药已经附条件上市 , 3个小分子药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 , 还有一些中和抗体药、小分子药都在积极研发中 , 表现出很好的前景 。 在检测方面 , 最快可在30分钟内完成样本检测 , 一个集成检测系统一天可以检测20万份样本 , 能力大大提高 。
“我国也在积极研发一些广谱的药对付冠状病毒或者新冠病毒 。 另外 , 研发通过鼻喷式、吸入式来接种疫苗的工作也在进行中 。 ”王志刚说 , 科技的手段越多 , 方法越多 , 我们防控的方案就会越丰富 , 越有针对性、越科学 。
【科技抗疫工具箱会更丰富】王志刚表示 , 2003年SARS冠状病毒出来时 , 很长时间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 。 这次新冠肺炎出来以后 , 7天就知道它的病毒基因图谱 , 又过7天就拿出了检测试剂 。 “等新冠肺炎疫情过去了 , 我们留下什么?留下来的是 , 做好平时预防、在疫情突发的时候及时有效转换的能力和机制 , 以及一批团队、技术、平台和国际合作伙伴 。 这些都将使得我们今后再遇到重大传染病时 , 科技抗疫工具箱会更加丰富 。 ”王志刚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