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
米饭作为生活中最主要的粮食,可以说每天都少不了,但是有些人为了减肥、控血糖,就选择拒绝米饭 。这样真的好吗?
主食吃太多、吃太少,
都会影响寿命
一篇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研究揭示了主食(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死亡风险呈U型关系:
①当摄入主食(碳水)提供能量占比在50%-55%的时候,死亡风险最低;
②当摄入主食(碳水)提供能量占比<40%,以及>70%的时候,死亡风险都会增加 。
总的来说,碳水不能多吃也不能不吃,讲究适量 。如果一个成年人每日需要1500千卡的能量,那么他应该摄入250g左右的碳水,相当于一小碗米饭和少量水果 。
此外,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说,对于主食摄入量的需求也有不同 。
150岁以后,适当多吃碳水能降低死亡率; ;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者研究了摄入碳水、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与死亡率的关系:
①20岁以下,蛋白质供能占比16%,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各约占42%,死亡率最低;
②20岁以后,逐渐增加碳水,逐渐减少脂肪供能比,蛋白质变化不大,死亡率平稳;
③晚年时(男性约60岁,女性约70岁),蛋白质供能降至11%,脂肪供能比降至22%,而碳水化合物占比增加至67%,这时死亡率最低 。
可以看出,50岁以后,应该适当增加碳水的量,谷薯类可以达到每天250~400g左右 。
健康吃米饭,做好这几点
那米饭怎么吃更健康呢?
1选长粒米,GI更低; ;虽然现在的大米都是精白米,但有籼米、粳米之分,两者略有不同 。
籼米属于长粒米,多产南方,其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多,口感偏硬,粘性小,升糖指数是50左右 。
粳米属于圆粒米,多产北方,其中的支链淀粉含量较多,口感软又粘,升糖指数达到83左右 。
支链淀粉的结构松散,更容易与淀粉酶作用,同时,葡萄糖分子释放的速度也很快,血糖升得较高 。因而在这两者之中,长粒米更适合减肥、高血糖人群 。
2煮米饭时的小技巧 ; ;①忌长时间浸泡大米; ; ;大米如果浸泡过久,表面的无机盐和可溶性维生素会溶于水中,造成一定程度的营养损失 。更重要的是,大米浸泡太久,米饭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率会增加,加速糊化,进食后可能会导致血糖上升过快,对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不太友好 。
建议:淘完米马上下锅煮 。如果想浸泡米增加口感,提前泡10分钟就可以,最好用浸泡大米的水来蒸煮米饭 。
; ;②缩短蒸饭时间; ; ;煮的时间越长,米饭中B族维生素流失越多,且糊化程度越高、消化速度越快,升血糖速度越快 。
建议:用高压锅煮饭,能缩短煮饭时间,减少维生素的流失,同时,由于锅体完全密闭,能避免接触过多氧气,又减少了因氧化造成的损失 。
; ;③注意米水比例; ; ;米饭稍微干一点、硬一点,更有利于稳定血糖,不过加水太少可能会煮不熟 。
相关实验发现,当米水的比例达到1:2时,可以正好熟并煮出“整粒大米” 。
; ;④加点橄榄油; ; ;中国农业大学食物营养研究室的一项实验表明,按米饭重量的1%加入食用油后,米饭的消化速度减慢,上升血糖的速度减慢,有利于糖尿病人控制餐后血糖 。特别是橄榄油,效果最好 。
一方面橄榄油中富含优质的Ω脂肪酸,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橄榄油中的油酸能帮助减慢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速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