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 蝶变“五水智治”,玉环打造智慧水务新样板

“五水共治” 蝶变“五水智治”,玉环打造智慧水务新样板
文章图片

“晨雾绕岛 , 形状如环;上有流水 , 洁白如玉” 。 浙江省玉环市的名字 , 来自于这样一首诗性的古志 。 这座64万余人口的海滨城市 , 全年水资源总量达到16017万立方米 , 境内共有300多条河(湖) , 分属14个河系 , 但由于普遍是小型河流 , 各区域河道基本自成一体 , 水生态丰富而又脆弱 。
早在2014年 , 浙江省玉环市就洞察到这一困顿窘境 , 提出以治水为突破口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决策 , 启动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省级试点 。 在数字化改革建设悄然加速的当下 , 玉环市紧扣五水共治多跨协同综合应用的特点 , 融合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新ICT技术 , 选择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 , 将华为技术优势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 变“五水共治”为“五水智治” 。
挑战重重
感知智慧水务新方向
在确保生态环境自然化的同时 , 以数字发展撑起水文壁垒 , 惠及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 驱驰经济快速发展 , 是玉环市的最终目标 。 但由于缺乏数字建设的经验 , 以往玉环市的智慧水务更多聚焦于各单位基础数据的可视化 , 没有数据治理和大数据分析能力 , 缺少智能化手段 , 对数据的价值释放不足 。
同时 , 玉环市现有的“地方标准”繁多杂乱 , 且以“水务信息化”的角度去理解智慧的不同实现形态 , 从而导致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建设模式及架构有着较大差异 , 也未能形成具有顶层规划和统筹运行的系统性标准 。 而现有业务平台并未彻底打通 , 各个部门之间仍然存在坚韧的数据壁垒 。 数据碎片化、业务系统烟囱化 , 导致沟通效率、运行效率不足 , 多跨协同联动指挥和辅助决策缺乏基础支撑 。
此外 , 硬件设备的老化、落后 , 对于玉环市“五水智治”建设也有着明显影响 。 一方面 , 由于前端感知设备的薄弱 , 玉环市难以实时、准确的进行水生态相关数据采集 , 后续阶段的模型算法搭建自然只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 , 由于并未完成自动化电气改造 , 部分城市污水泵站需要人工值守 , 手工开启 , 无法实现厂站网协同调度的自动化无人值守 。
数字变革
打造五水智治样板间
围绕“安全、生态、美丽、富民”的治理目标 , 玉环市近些年来聚焦生态修复、源头治污、分质供水等项目 , 有了明显成效 。 当数字化、智慧化成为推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发展的强力引擎 , 玉环市也将打造玉环市域五水智治样板列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的下一目标 , 并将华为智水大脑解决方案引入智慧水务建设当中 。
在建设初期 , 玉环市就将目光投向了“数据”这个关键词 。 通过发挥混合云灵活便捷、伸缩性强的优势 , 玉环市构建了统一的五水智治业务平台 , 保持各部门基本业务相对独立的同时 , 打通了涉水数据与业务系统的传输壁垒 , 使数据的共享与协同联动更加高效、便捷 , 为释放数据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
完成初步的基础建设以后 , 玉环市便着力构建各种专题库和指标体系 , 构建各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互知互用的数据标准顶层架构 , 实现所有涉水数据的承载、清洗和治理 。 而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能力的辅助之下 , 支撑起智慧大脑指标展示及指挥辅助决策 。
“五水共治” 蝶变“五水智治”,玉环打造智慧水务新样板
文章图片

【“五水共治” 蝶变“五水智治”,玉环打造智慧水务新样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