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变身新型电磁吸收材料 中外研究团队合作开发衍生物碳 即将实现产业化应用

竹子变身新型电磁吸收材料 中外研究团队合作开发衍生物碳 即将实现产业化应用
文章图片

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 但其普遍使用也让人们长期暴露于电磁辐射之下 。 现在 , 电磁污染已连同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起成为全球四大污染问题 。
迄今为止 , 科学家们已在高性能电磁吸收材料领域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 。 然而 , 由于电磁吸收材料多用在户外 , 难以避免环境、天气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 如何设计出既具备出色电磁耗散能力又有良好环境适应性的电磁吸收材料 , 仍然是?个巨大的挑战 。
【竹子变身新型电磁吸收材料 中外研究团队合作开发衍生物碳 即将实现产业化应用】近日 , 南京林业大学团队联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课题组、新加坡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及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课题组合作 , 共同提出一种新型衍生物碳 , 其既能在酸碱环境中稳定发挥电磁吸收作用 , 又具有良好的疏水能力 , 为电磁吸收材料在户外场景的落地带来新的方向 。
相关论文以《生物质衍生的碳异质结构可以实现环境自适应宽带电磁波吸收器》(Biomass-Derived Carbon Heterostructures Enable Environmentally Adaptive Wide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ers)为题发表在 Nano-Micro Letters 上 ,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娄志超担任第一作者[1] 。
竹子变身新型电磁吸收材料 中外研究团队合作开发衍生物碳 即将实现产业化应用
文章图片
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no-Micro Letters)
据了解 , 该团队所提出的碳异质结构新型衍生物碳 , 是通过对竹子中提取的石墨化木质纤维素进行分层组装设计而来 。
随着所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比例变化 , 这种碳异质结构从二维片状逐渐变为一维纳米纤维状 , 接着又开始自分解 , 共生形成片状 。
在其结构的演变过程中 , 该新型衍生物碳不断分解亲水型含氧官能团 , 其碳基共价键由亲水型转变趋于稳定的疏水型 , 提高了自身的表面疏水性和抗酸碱能力 , 展现出良好的环境自适应性 。
竹子变身新型电磁吸收材料 中外研究团队合作开发衍生物碳 即将实现产业化应用
文章图片
图 | 碳异质结构的演变(来源:Nano-Micro Letters)
研究表明 , “在模拟真实环境的条件下 , 这种新型衍生物碳可持续进行宽带电磁吸收 , 其有效吸收频率范围达到 12.5GHz 至 16.7GHz , 包括具有微酸性/碱性 pH 值的雨水环境 。 ”
据悉 , 该研究立项时聚焦的是竹材及其化学提取物在高附加值等方面的竹产业瓶颈 。
2020 年疫情一缓和 , 南京林业大学竹材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就赴浙江、湖南、江西和福建四省考察当地竹材加工企业的情况 , 并与企业负责人和政府领导进行交流探讨 , 希望帮助解决这些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
娄志超谈到 , “我们是全程自己开车进行调研的 , 粗略算了一下总路程三千多公里 , 该研究聚焦的问题也是在这一时期发现并通过一路的探讨总结出来的 。 ”
竹子变身新型电磁吸收材料 中外研究团队合作开发衍生物碳 即将实现产业化应用
文章图片
图 | 娄志超(来源:娄志超)
在走访竹加工企业的过程中 , 研究人员发现 , 大量竹废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 有的被焚烧 , 再以能源形式提供给工厂 , 但带来大量粉尘污染 , 碳排放也不达标;有的则被直接丢弃 , 对土壤和水资源都造成了污染 。
他们认为 , 如果用高附加值的产业前景来推动下游企业收购竹废料 , 再对这些废料加以利用 , 就可以实现“全竹利用” , 变废为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