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Biopharma , 公司的理解是相对于Biotech , Biopharma有着比较丰富多样的产品管线 , 而且这些管线分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 比如已经商业化的、晚期的、早期的 , 以及有不同的新模式药物 。
此外 , 张文杰指出 , Biopharma更明显的标志是在产品销售收入方面有显著特征 。 他表示 , Biopharma应该能非常接近于实现self-financing , 即资金主要靠自身 , 尤其产品销售收入带来的现金流 , 从而逐渐地减少对外部资金的依赖 , 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健康的良性的运营状态 。
市场是否留有空间
目前 , 复宏汉霖在售产品是4款生物类似药 , 分别为曲妥珠单抗(汉曲优)、利妥昔单抗(汉利康)、贝伐珠单抗(汉贝泰)、阿达木单抗(汉达远) 。 张文杰认为 , 曲妥珠单抗(汉曲优)、利妥昔单抗(汉利康)等产品 , 仍将是公司重要的产品和收入来源 , 未来仍存巨大市场空间 。
就市场空间问题 , 有观点认为曲妥珠单抗将面临激烈竞争 。
截至目前 , 复宏汉霖的曲妥珠单抗竞争对手仅为原研药 。 但是正大天晴、安科生物、海正药业的同类产品已报上市 , 嘉和生物、齐鲁制药等的同类产品也处于III期临床开发当中 。
值得注意的是 , 作为首个国产曲妥珠单抗 , 复宏汉霖汉曲优上市已接近一年半 。
根据广证恒生研究的欧美生物类似物市场经验 , 首个上市生物类似药能够凭借巨大的先发优势 , 进入市场最终能平均占据70%所有生物类似药的市场份额;在该生物药的整个市场(包括原研药和所有生物类似药) , 市场份额也占据半壁江山 , 平均达到44.1% 。
广证恒生认为 ,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由于“对于首个生物类似药来说 , 竞争较小 , 一般实际平均销售价格(Average sales price , ASP)相较于原研药的ASP有20%-30%的降幅 , 有利于其快速抢占市场 。 随着后续新的生物类似药的加入 , 竞争将会加剧 。 后入的生物类似药在抢占市场方面稍显乏力 。 ”
“先发优势能保证我们在医院准入端抢先卡位 。 从目前的利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来看 , 也确实是这样 , 我们的市场份额非常高 。 ”首席商务官余诚也表示 。
作为复宏汉霖的另一款拳头产品 , 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是国内获批的首个生物类似药 。 该产品的商业化由江苏复星负责 , 销售分成和授权许可一起 , 2021年汉利康为复宏汉霖带来5.53亿元的收入 。 国内开发美罗华类似物并注册申报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家 , 面对同类药物所表现的差异性也是市场关心的重点 。
张文杰表示 , 利妥昔单抗的原研药在中国尚未获批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 , “这一适应症的获批也使得汉利康成为中国市场获批适应症最多的利妥昔单抗 , 毫无疑问有独特的优势 , 比如未来临床使用上的差异化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