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片“曲面不锈钢”+近2000米直线灯带,他在千百种算法中捕捉「云 」的形态( 三 )


文章图片
▲ 数字雕塑 DS # Clouds , 结构工程师:袁鑫工程顾问
Q:具体有难度的地方在哪里?
张周捷:这是一个全新的制造方式 , 算法的训练跟 Mesh 也不一样 。 这应该是我们第二个可展曲面的大型作品 , 像我们做的另外一个作品“数马”也是用了可展曲面 , 这两个作品的曲面都是单一方向的 。 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可展曲面技术很久了 , 在创作上不断提高难度 , 目前我们在做的另外一个作品就是多方向的可展曲面 , 在造型上需要拼接在一起 , 这个在制作上就更难了 。
1920片“曲面不锈钢”+近2000米直线灯带,他在千百种算法中捕捉「云 」的形态
文章图片

1920片“曲面不锈钢”+近2000米直线灯带,他在千百种算法中捕捉「云 」的形态
文章图片

▲ 数马 DS# Courser , 艺术家:张周捷 , 项目设计师:徐燃 , 装置制作单位:张周捷数字实验室 , L3.7. x D1.6 x H7 m , 1.5t , 304超镜面不锈钢 , 2021年
在四海城的山顶公园里 , 这件高达7米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 , 其形态从骏驰的标志性动作出发 , 以数字手法进行创作 , “马”的外形呈几何切割外观 , 并且采用编程灯光来制造出作品的光影变幻
Q:对于其他项目甚至其他领域 , 它是否有更多的可拓展性以及启示?
张周捷:其实我一直在探索数字制造的方式 , 尤其是在公共艺术领域 。 这件雕塑其实是更加有机的状态 , 用更流畅的线条结合灯光的一种探索 。
其实最早的概念源于《说岳全传》中的两句诗:“金麟岂是池中物 , 一遇风云便化龙 。 ”我最早是从“风云”这个词开始的 , 当风云来了 , 天空就有灵魂了 。 从这个概念引出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 去体现那种风云变化的状态 , 通过这些探索 , 最终的呈现结果还是让人很惊喜的 。 这个作品基于自然中的云而成 , 又在自然界中是见不到的 , 所以这个云会比较幻彩一点的 , 突破了一些想象 。
1920片“曲面不锈钢”+近2000米直线灯带,他在千百种算法中捕捉「云 」的形态
文章图片

▲ 灯光视觉方面 , 「云 DS # Clouds」层叠排布的灯带组装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总长超两公里的直线灯带 , 必须贴合着不锈钢造型曲线严丝合缝装配起来 , 难度不亚于手动制作一台超大尺寸的异形LED屏幕
Q:您如何看待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 技术与算法将如何改变/挑战传统的公共艺术概念?
张周捷:不敢说是挑战传统的公共艺术 , 但是我觉得公共艺术肯定是公共的 , 它不仅是属于艺术家的创作 , 符合客户的需求 , 更重要的是这是属于大众的艺术作品 , 所以这三者我觉得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要素 , 这也是公共艺术很难做的地方 。
第二个难点是在技术和艺术的平衡上 。 太过于技术性会缺失抽象的意象 , 所以我觉得一件作品的内在驱动还是以艺术为主 。 艺术创作最终的效果变化太多了 , 在初期我也无法预期它的效果如何 , 所以本身它是有一些不可确定的因素在里面的 , 这也是我在艺术创作时感受到的最大的魅力 。 如果一开始就确定好最终的形式的话 , 那就变成一个设计了 , 就没有surprise了 , 缺失了那种超预期那种状态 。 技术在这里就是为了帮助去达到这种超预期的状态 , 所以我们要去探索这种技术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可展曲面 。 这些技术让它能将艺术概念实体化 , 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支持的话 , 这个预期也不可能超出的 。 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 最终服务于艺术的 。 数字技术 , 我觉得它还是有很大的一个优势的 , 首先在建造的时候更加的精确 , 所有的块面都是非常准确的 , 这对于工艺来说很重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