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时间长河的历史:乌镇

流淌在时间长河的历史:乌镇
流淌在时间长河的历史:乌镇
“江南好,景物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对于江南水乡,我一直异常憧憬。曾游的千年古镇——乌镇,时光聚积在谁人小小的镇子里,留连忘返,令人仰首而叹。这样的地方,必须让它沉淀为影象,才气够流泻出别样的感动,随着影象流转在那江南水乡的情境里,悠远而平静。
行走在江南,似乎每一步都踩在历史上。走进那样的景致中,就如徜佯在宋词的意境里,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姿,总让人很古典地品味着江南,在这样的杏花春雨中,身心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烟雨空蒙的江南牢牢地缠住,眼光就在斜阳如泻里被岁月流转的水乡停驻挽留。
【流淌在时间长河的历史:乌镇】 乌镇,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淌了千年,现在会是怎样的一番韵致呢。到乌镇的时刻,是一个初秋的午后,阳光柔柔地在云层里洒落,给乌镇披上了光耀的荣耀,令人怦然心动。心动之处在于越过千年往事,能够以这样的角度来行走历史的幽境,叹息世事沧桑,品味古风神韵。
走进乌镇,一股浓随而厚重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似乎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纵横交织的时空里,令人浮想感伤,思绪游走在这广漠的想象空间。金色的阳光平静而闲散地从斗檐泻下,洒落在青石板路上。一切存在的事物,由于岁月而酿成玄色深褐色,展现着历史的况味与气息。
乌镇,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由于岁月陈旧而带来的迂腐与霉酸气息,那些摇摇欲坠地立于水上的木板房,那些岁月冲刷后散发出古朴气息的小屋弄堂,却不令人反感,以至深深地呼吸,品尝这气息里传来的清远深韵。这种扑面而来的特有气息,这种袭击视觉的历史气息,不住在撞击着。
“苕溪清远秀溪长,带水盈盈汇野墉。两岸一桥相隔住,乌镇对过是桐乡。”静立乌镇的沐浴斜阳的廊桥,走进铺满青石的小街,深入幽深而绵长的弄堂,无不被一种如潮水般的思绪所熏染,以至在这样的时空交汇里哑然,任何语言在此时都变得苍白,无声地走过才气恣意地品味。
乌镇越过千年,并继续向前延伸着。这里,眼光扫过处,是历史;双脚行走处,也是历史。在这样的古镇里,一切喧嚣都是那么显得浅陋,静谧赏游的状态。我虽然不是什么文人诗人,但我也不愿意损坏这平静的景致,损坏这古镇带来的镇静。以是,我只是轻轻地走,悄悄地看,细细品味。
古老与沧桑构就了这古镇的基调,一切似乎凝固地存在为永恒,成为景物。它不需要表明和展现什么,由于这种深远就足以感动到这里来的每一小我私人。青石板,小石桥,水上船,马头墙,老屋子,古市井,曾经发生过若干悦耳的故事,曾经存在过若干优美的形态,都原汁原味地娓娓道来,不事雕琢。
乌镇就象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踩过青砖铺就的书脊,掀开流水装订的每一页,幽深绵长里有一位大师走过来。走进茅盾故宅,这所古宅子早已没有人栖身,幽静得不染纤尘。乌镇,对于茅盾是生命永远抹不去的乡愁。《林家铺子》、《子夜》、《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等千古名篇,都有着乌镇的气息与影子。茅盾走远了,但他的魂,他的美丽文章,仍然给这个古镇注入了精神的气力。
看乌镇,品乌镇,是人是景,是桥是河,是古是今,都可以都可以寻觅到隽永和经典。灵秀的水乡,如织的游人,蓝天白云下老屋被抹上一缕阳光,动与静凝固在历史的影象里,让人回味无限,感受着历史带来的律动。
返程时,我们登上乌篷船,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就这样无声地滑过,让乌镇停在我的影象中,厚实我的情绪。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