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平台可线上播放部分老电影
现场的多个数字平台均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制作 , 这是北京大学的校级跨学科研究虚体 , 于2020年5月经北京大学批准成立 , 2022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下设立数字人文中心 。 中心致力于为人文社科学者与理工科专家提供交流与协作渠道 , 推动大数据、智能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应用 。 该中心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古籍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 建设有“《宋元学案》知识图谱系统”、“吾与点古籍整理平台”等数字人文平台 , 对数字人文的研究方法与基础平台建设进行了持续探索 。
其中“ 《宋元学案》知识图谱系统”(http://vis.pku.edu.cn/songyuanxuean/)以《宋元学案》为数据库 , 这是一部由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撰写宋元时期的思想史 。 设计者通过可视化处理 , 通过中国传统绘画卷轴风格的形式 , 以接近《千里江山图》的山水绘画作为背景 , 借用宋式房屋建筑隐喻宋元时期的学派;而建筑之间交通的道路蹊径 , 隐喻学派之间的思想传承关系 。
文章图片
现场展示的 中国古代名人迁居地图 http://vis.pku.edu.cn/migrationmap/基于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所做的“中国古代名人迁居地图” , 可动态显示历史中名人因政治、战争等因素的集体迁徙行为 。
文章图片
据了解 , 本次作品展中 , 许多人文学科已经广泛应用了统计、深度学习等数据挖掘的方法 , 例如 , 基于网媒、微博和公众号的房地产市场情绪指数构建和分析 , 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冠患者阶段挖掘与预后分析 , 媒体注意力与欧美国家极化媒体研究等;有许多在各种数据建设的基础上 , 构建友好的人机交互可视化界面的系统 , 例如 ,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的一系列古籍可视化作品 , 智能学院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实验室团队的可视化作品 , 中古诗歌声律分析系统 , 以及巴赫作品的可视化分析等;也形成了许多产品级的数据库与平台 , 例如 , 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及应用平台 , 燕园文物数字博物馆等 。
另外 , 现场也展示了应用这些数据平台做研究时完成的论文和找到的新的研究方向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分享环节 , 北京大学郝平校长肯定本次作品展将文理交叉成果以可触摸、可感知、可交互的方式予以生动展示 , 为跨院系交流和跨学科合作开辟了新的渠道 。 作品展的成功举办对于北京大学在智能时代的学科发展和通才培养意义重大 。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认为 , 用数字的手段对传统典籍、传统载体的内容进行新的展示意义深远 。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韩启德提出 , 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正在取得颠覆性的进展与应用 , 为我们人文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方法和工具 , 比如说 ,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 , 人文领域的数字分析工具等 。 数字人文必将成为人文学科新的增长点 。 当前数字学术生存的环境 , 也决定人文学科的发展需要依靠数据库资源的建设 , 综合研究平台的搭建 , 数字技术的应用 。 因此必将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 , 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
【名人迁居地图、汉代图像信息库:数字人文平台助力学术研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