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表面上一枚小小的健康码 , 亿万次的一点一扫背后是海量数据的汇集碰撞 , 是对承载健康码的政务信息系统的巨大考验 。 在广州、深圳等城市 , 健康码的峰值访问量超过2万次/秒 。 巨大的访问量加之业务本身对亮码实时性要求高 , 后台信息交互量大 , 数据流程长 , 高峰时段接口流量的瞬时性冲击时常发生 。
早上8点半的写字楼前 , 上班族聚集簇拥在入口等待扫码核验进入办公区 , 几秒钟的时延加剧了考勤迟到的焦虑;
文章图片
突发疫情全员筛查 , 核酸检测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 健康码访问量激增 , 系统或网络拥塞影响了全员筛查进度 , 人员聚集加剧了病毒扩散风险;
文章图片
进入车站、机场 , 乘客开始向保安 , 安检 , 乘务人员不断亮码 , 出示健康码 , 核酸检测证明和行程卡 , 核酸结果数据延时更新 , 导致乘客无法按时乘坐飞机火车…
文章图片
如何确保健康码系统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行
成为各地面临的重大挑战
健康码实现扫码亮证屏蔽风险人群的核心是利用卫健、交通、信通院等部门数据 , 整合政务云上的计算、存储和联接能力 , 利用互联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等多个应用系统的高效协同 , 实现对数据的综合比对核验 , 最终根据一定的规则判定赋码颜色 。 同时 , 通过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 , 高效支撑政府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人员轨迹活动调查 , 缩短流调时间 , 提高工作效率 。
深圳龙岗数字流调(视频来源:第一时间)
由于健康码及流调工作流程涉及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比对核验 , 流程长且针对不同场景会有复杂的数据流向 , 因此对系统的高效性 , 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