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些小企业进入陌生的智能门锁行业 , 既没有成熟的技术 , 又难以利用品牌效应 , 只能以低价分切市场蛋糕 , 出现点儿质量问题尚情有可原 , 但忠恒、科裕、亚萨合莱等国内、国际头部企业曝出产品不合格 , 说明这个行业太不成熟 。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罗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智能门锁行业屡现质量问题 , 源于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智能门锁当成一件普通的科技产品 , 而不是保障消费者财产生命安全的防护用具 , “从产品五花八门的网页宣传可以看出 , 部分企业相比起智能门锁的安全防护能力 , 更重视营销效果” 。
安全概念炒作下的不安全
智能家居的红火 , 催火了智能门锁 。 人们装上智能门锁的目的 , 就是能够在开门、关门享受快速、便捷的同时 , 获得安全 。 偏偏智能门锁企业不争气 , 往往连最基本的安全功能都达不到 , 致使人们装了智能锁更不安全 。
对于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 有着各种各样的概念 。 比如在锁芯方面 , 就有A级、B级、超B级、C级等概念;安防能力方面 , 有撬锁报警、虚位密码防尾随跟踪、防猫眼、防小黑盒、指纹解锁(包括光学指识别和半导体活体指纹识别)等概念;在开锁方式上 , 有人脸识别、指纹、密码、双重密码、手机App、临时密码、微信小程序、传统应急钥匙、蓝牙钥匙、远程等概念 。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 往往在这些概念面前都会晕头转向 , 但实际上这些概念是否能够兑现安全 , 却值得怀疑 。
文章图片
京东上在售的智能门锁各种概念五花八门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通过“智能锁”关键词搜索京东网页 , 发现各种在售智能锁都以光鲜夺目的文字标榜其智能性和安全性 , 如飞利浦DDL708宣称“远程可视猫眼 , 全自动带天地钩”、小米智能门锁E宣称“一握即开锁 , 安全不掉线”、德施曼Q5M宣称“白天看访客 , 晚上能防盗”、云米智能门锁宣称“多重严守家门 , 不放过每一个安全漏洞”、伯兰美L9宣称“刷脸黑科技 , 秒开更安全”、海尔升级猫眼版宣称“猫眼抓拍 , 微信智控”……这些有头有脸的品牌智能门锁 , 带着自己特色的标签 , 价格低至999元 , 高至3399元 , 该信谁 , 该选谁 , 恐怕消费者同样会是一头雾水 。
“智能锁的核心是安防以及相关的服务 , 5G、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只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选择 , 各个企业为了抢占市场 , 不惜代价地运用新技术 , 以给自己的品牌增加卖点 , 但这些技术是否能提升产品安全 , 却往往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 ”数字化转型顾问、营销战略专家唐兴通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智能门锁行业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 , 都在摸索中前进 , 有的甚至是为了抢占风口而盲目进入 , 就算采用了高精技术 , 更多的只是增加了营销噱头而已 。 未来更看好深耕垂直领域、扎扎实实的企业 。 ”
业内人士认为 , 智能门锁行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 技术赶不上变化 , 远未成熟 , 纵使行业大牌 , 也未必能够百分之百保证自己的产品是安全的 。 智能门锁行业欲破除安全隐患 , 让消费者享受智能而安全 , 尚需时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孔文燮
【聚焦3·15│忠恒&科裕&亚萨合莱皆曝质量问题 智能门锁如何破解安全隐患】图源: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京东截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