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聚要素 , 为激发市场活力添动能
要素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禀赋和发展韧劲 。
近年来 , 郑州坚持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作为改革的努力方向 , 用改革红利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 实施“十万码农”培训计划 , 打通职教“最后一公里” , 不断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优势 。 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园 , 打造更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承接平台 。 2021年 , 全市户籍人口净增12.5万人 , 规划布局小微企业园67个、开工建设28个 ,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6.5亿元、增长44% , 新增市场主体27.5万户、总量达到153万户 , 新兴产业和人才加速向郑州集聚态势明显 , 形成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
要素的活跃度反映经济发展的活跃度 。 今年 , 郑州将坚持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加快提升城市要素活跃度、集聚度 , 引导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聚集 ,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抓好土地供应制度改革 , 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服务模式 , 实现优质产业项目优地优供、优地快供 。 加快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设 , 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先进经验模式 , 促进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提升 。 加快国有企业重组整合 , 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 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 , 全面落实“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 , 完成市县“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 。 抓好县域放权赋能、省直管县财政、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等“三项改革” , 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 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 。
以改革惠民生 ,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
改革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 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 , 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
【改革创新笃行致远 “活力郑州”未来已来】过去一年 , 郑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和推进改革 ,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 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所想所盼 , 精准聚焦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痛点 , 精准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具体实事 , 于细微处用功 , 在关键点发力 , 以改革“小突破”催民生改善“大变化” , 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 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 2021年 , 郑州政务服务全面提速 , 实现54个一件“事”线上线下办理、346个高频涉企便民事项“掌上办”和网上办 , 超额完成“50+300”目标任务 , 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在社会民生领域 , 深化市属学校、医院去行政化改革 , 全面推行中小学午餐配餐和课后托管服务 ,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 加快政府主导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 加快构建“大中心+小中心+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 , 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8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94个 , 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体验感 。
民之所望 , 改革所向 。 今年郑州将继续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渴望的利益问题 , 抓实民生领域改革 ,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问题 , 把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中的“枝叶小事”当作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 , 推出一批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 , 突出制度创新 , 构建长效机制 , 力求民生实质性改善、群众获得感更足 。 比如:深化养老机构改革 , 扩大普惠性服务供给 , 持续实施居家社区养老“百千万”温暖工程 , 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模式协同共促 , 让老人生活得更安心更舒心 。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 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 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 。 深化教育改革 , 落实“双减”工作部署 , 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 完善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机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