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锋说 , 企业在1991年创立时 , 拿出两百多万从国外买来两条生产线 , 一条生产护垫 , 一条生产日用款和夜用款 , 每条流水线配10个人 。 由于产品规格不同 , 合成工艺也不同 , 技术人员得24小时在岗 , 日用款生产完了 , 调整设备参数 , 再生产夜用款 , “人和机器都不停 。 ”
公开资料显示 , 1982年 , 自从我国从日本瑞光株式会社引进第一条卫生巾生产线 , 国内女性才开始接触卫生巾 。 到了90年代 , 国内已有1000 多条生产线 。
一些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 , 又引进了数十条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 , 极大提升了国内卫生巾生产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 , 企业之间竞争也随之加剧 。 “一些小型的、效率低下、品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作坊式企业就被淘汰了 。 ”郑小锋说 。
行业发展40年 , 市场格局趋于稳定 。 据艾媒金榜数据显示 , 2020中国卫生巾品牌排行榜中 , 前三位都是外资品牌 , 苏菲、乐而雅和护舒宝 , 其后是国产品牌ABC、自由点、七度空间、洁婷、全棉时代等 。 2020年 , 国内市场还诞生了A股“卫生巾第一股”百亚股份 。
技术人员检查卫生巾产品
一片卫生巾只卖3毛钱 新品牌通过“互联网打法”试图分一杯羹 , 老品牌们则利用渠道、供应链等方面的积淀 , 保守反击 。 这其中 , 有一部分品牌走出了差异化发展的路线 。
《天下网商》发现 , 在淘特平台 , 像纳可、好舒爽这样的国产品牌卫生巾 , 单片折合下来在3毛钱左右 。 如果以套装组合购买 , 每片单价还能更低 。
“虽然只卖3毛钱 , 品质不输国际品牌 。 ”郑小锋解释 , 好舒爽卫生巾加入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 , 从透气、吸水性、防漏等方面重点研究材料使用 。 原料的80%是恒利集团自主生产 , 只有20%需要外采 , “虽然这些年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 , 我们还是能控制好品质和成本 。 ”
近年来 , 好舒爽还新建了生产线和无尘车间 。 卫生巾的材质主要是无纺布、绒毛等 , 每一道切割工序都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粉尘 , 若不及时处理 , 容易沾染在产品表面 。 “我们投入1600万 , 又建了6条生产线 , 现在有近40条生产线 , 车间内每个流程都配置了高强度吸尘器 , 尽可能确保全程无菌 。 ”
卫生巾吸水性实验
纳可和软风研究社的卫生巾 , 则背靠诺尔集团的供应链和技术支持 。 诺尔集团是国内多个母婴品牌核心材料供应商 , 也是国内知名卫生巾生产商之一 , 还拥有研发团队 。 “我们的卫生巾搭载的是零绒毛浆的芯体技术 , 吸收性能是普通卫生巾的20倍 , 获得国家专利 。 ”何成茂说 。
在市场布局上 , 这些品牌走的是错位竞争的策略 , 瞄准下沉市场 。 据中国连锁便利店品牌便利蜂数据显示 ,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南京、杭州这类省会城市 , 消费者购买一包卫生巾的花费普遍在15元左右 , 知名度和舒适度是考量因素 。 常州、扬州、嘉兴等三线城市消费者购买一包卫生巾的花费普遍在10元左右 , 最为看重性价比 。
郑小锋说 , 好舒爽作为福建本土品牌 , 能冲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 , 关键是走对了一步 , “入驻淘特 , 让工厂直面下沉市场人群 , 省去了一大笔营销费用 。 我们可以把这部分钱省下来做研发 , 做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 这也是帮消费者省钱 。 ”
目前 , 包括好舒爽、纳可、软风研究社、舒莱等十多家国产卫生巾企业陆续入驻淘特 , 有的开出的淘特自营店铺 , 有的接入了淘特形象精品孵化场“淘特100” 。 近一年 , 好舒爽累计在淘工厂卖出50万单 , 峰值期月销近10万单 , 订单水平始终保持在卫生巾品类前五 , 销售额累计近400万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