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其实 , 早在2020年2月起 , 上海听障观众点击手机客户端 , 能从直播中看到占手机屏幕约三分之一的手语翻译画面 。
这个变化对听障朋友的帮助很大 , 现在发布会上要求佩戴口罩 , 而表情是手语表达重要的工具 , 放大到三分之一的画面 , 观众就能看清翻译的眼神和肢体动作 。
在郭奕敏看来 , 手语是有感情的 , “近期在发布会上听见一些感动的话 , 我也会加强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 , 更好地诠释讲话内容 。 虽然戴着口罩 , 但我相信听障朋友可以感受到 。 ”
江涛(化名)是一名听障者 , 也是疫情发布会的忠实观众 , 只要手头没工作 , 他都会收看 。 观看发布会直播时 , 江涛总是全神贯注 , 他很喜欢三分之一屏而非缩在屏幕一角的小窗口 , 大部分内容也可以轻松消化 。
截至2021年底 , 像江涛一样的上海持证听障残疾人有8万多名 。
“大家都是平等的社会参与者”
当问及为什么要从事发布会手语翻译工作时 , 大家的出发点出奇一致 , 那就是让听障人士在疫情期间能够获得一份安心和温暖 。
“从手机上看到手语翻译的讲解 , 很安心很放心 。 ”“期待疫情过后 , 校园更美丽!上海加油!”“90后”教师、手语翻译萧亮最近经常收到听障学生发来的微信留言 。
文章图片
萧亮
萧亮身边很多朋友看了疫情发布会对手语这一门小众语言产生了好奇 , 萧亮对他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 在萧亮看来 , 手语翻译也承担了聋文化宣传的工作 。 “我也很高兴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聋人 , 接纳聋人的需求 。 ”
“与其说是我选择了手语翻译 , 不如说是手语翻译选择了我 。 ”2009年寇辰珠大学毕业 , 一心想要从事社会工作的她阴差阳错选择了手语培训学校 , 成为一名手语老师 。
文章图片
寇辰珠(右)
在寇辰珠看来 , 发布会手语翻译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场的一个独特岗位 , 她自己则是一名“无声的战士” , 她说:“我必须努力做得更好!这项工作让我充满了使命感 , 我必须将防控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达给聋人朋友们 。 ”
唐文妍觉得 , 上海的无障碍服务在一点一点往前努力 , 疫情发布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 “当有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 , 我们也需要及时向听障人士公布讯息 。 ”
有人问过郭奕敏 , 如果有字幕 , 是否可以取代手语翻译 。 她回答道 , 其实这中间有很大的区别 , 文字很硬 , 而手语的语言很柔 , 是用一种人性化的方式为听障人士传递信息 。 大家都是平等的社会参与者 , 你所能够了解的 , 也是我能了解的 , 所有信息都第一时间传递 。
采访人员:汪宁
部分内容来源:上海残联、澎湃新闻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