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常:执着叩开海浪研究的大门(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文圣常:执着叩开海浪研究的大门(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文章图片

文圣常在船上眺望大海 。
资料照片
文圣常:执着叩开海浪研究的大门(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文章图片

文圣常(左二)在出海作业现场指导学生 。
资料照片
人物名片
文圣常(1921—2022):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 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 , 我国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学的开拓者之一 。 文圣常在海浪频谱、海浪方向谱、海浪预报方法研究和海浪数值模式研究等领域成果丰硕 。 他提出了“普遍风浪谱及其应用”论断 。 他提出的海浪计算方法被列入原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 , 为推动我国物理海洋科学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
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 , 师生们经常看见一位老者 , 满头银发 , 背略弯曲 , 身形瘦小 , 穿着灰色旧夹克 , 步履蹒跚地走在去往办公楼的路上 。 暮来朝去 , 风雨无阻……
他就是文圣常 。 在中国海洋大学 , 这位风雨无阻的老学者 , 用实际行动激励着师生们在科研路上搏浪弄潮、砥砺前行 。
“海浪能量一定很大 , 能否把它转化成一种能源”
文圣常小时候没见过大海 , 但他对大海充满无限向往 。
1944年7月 , 从武汉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的文圣常 , 来到成都一家飞机修理厂当试用技术员 。 在一次出国交流学习时 , 文圣常第一次见到了大海 。
“在大海上 , 伸展到天际的蓝色海水和逐波戏水的海鸥 , 带给人无限遐想 。 ”文圣常曾回忆 , 虽然自己晕船 , 但仍守在甲板上 , 期待着第一眼见到大海的时刻 。
视野越来越开阔 , 水的颜色也逐渐变蓝 。 “进入大海 , 海浪可以把船摇来摇去 。 我想 , 海浪能量一定很大 , 能否把它转化成一种能源?”文圣常瞬间被大海的壮阔所吸引 , 脑海中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 “去探索海浪能量利用问题!”
交流学习期间 , 文圣常翻阅了大量资料 。 他发现 , 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海浪能量的相关研究并不多 。 他在脑海中开始构思海洋能量利用的蓝图——设计出一种利用海浪能量的装置 , 叩开海浪研究的大门 。
1947年 , 文圣常回国后到重庆任教 。 文圣常利用业余时间 , 设计了波浪发电装置 , 利用海浪获得电力输出 , 带动航标灯发亮闪烁 。 于是 , 在此基础上 , 文圣常开始探索更多波浪能量利用方法 。
文圣常的宿舍就在嘉陵江畔 。 他发现 , 当船经过时 , 便会激起不小的浪花 。 于是 , 他把波浪发电装置放在嘉陵江试验 。 “每次去江边 , 那套奇形怪状的装置模型总是惹人注目 。 有人猜它是玩具 , 有人猜它是滑翔机 。 ”文圣常说 。
但嘉陵江不比大海 , 浪花能量小 , 迟迟未达到预想效果 。 于是 , 文圣常申请到海边继续试验 。 1950年底 , 他揣着一封推荐信搭船东下 , 奔赴上海 。
“心中有了目标 , 就一定要为之付出努力”
之后的几年里 , 他辗转多地 , 无论到何处 , 都带着波浪发电装置 , 抓紧一切去海边的机会做试验 。
装置外形特殊 , 上下车时 , 文圣常都手提着它 。 “车站的工作人员一看到我提着个奇怪的装置 , 就把我叫出队伍、接受检查 。 直到看过证件 , 解释清楚了 , 才放行 。 ”文圣常回忆 。
几经周折 , 1953年 , 文圣常进入山东大学刚成立一年的海洋学系任教 。 1958年 , 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 , 以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等为基础 , 后成立山东海洋学院 , 即中国海洋大学前身 。 从机械工程转向海洋科学后 , 文圣常感觉知识储备非常不足 , 于是 , 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补习计划” 。 “心中有了目标 , 就一定要为之付出努力 。 ”文圣常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