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事飞机黑匣子能抗3400G冲击
空难发生后 , 搜寻“黑匣子”是调查事故原因的重要手段 。 飞机上的黑匣子通常同时安装两种: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仪 。 根据民航要求 , 黑匣子必须保留断电前至少25小时的飞行数据和2小时的音频数据 , 记录的数据不可更改 。
飞机黑匣子一般为橙红色 , 鲜艳的颜色以便在飞机失事后能迅速被找到 , 同时它可以经受住爆炸解体、高温燃烧、入水浸泡等破坏 。 黑匣子里的电池能够使用大概30天左右 , 在这期间 , 它会不断地向外界发送信号 。
此次失事客机黑匣子的长宽高分别约为60厘米、20厘米、20厘米 , 大概只有三四块红砖的大小 。 失事客机有两个黑匣子 , 一个位于驾驶舱位置 , 一个在机尾记录各种数据 。
据中国民航报消息 ,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空安全研究所所长舒平表示 , 调查人员在事故现场寻找黑匣子是一项重要工作 , 可以依靠其中记录的数据来和现场的调查推断进行相互印证 , 所谓“用数据说话” 。
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故调查是完全依赖黑匣子的 , 它和现场调查以及实验验证等方面的调查是同等重要的 ,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比如在事故现场看到一根树枝搅入发动机被打断 , 因此可以判断这个发动机在坠地前还在运转 , 这是可以定性的;只不过在这种工作状态下 , 它的转速究竟是多少 , 就需要黑匣子里的数据来做定量的描述 。
事故调查涉及几个固定国家
空难事故调查都有哪些程序?又遵循哪些原则?
在《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3中明确规定了空难事故调查的相关程序 , 在我国 , 针对这个附件也有一个专门的规章 , 叫做《民用航空器事件调查规定》 , 明确了按照什么方式和程序来开展调查 。
一般来说 , 事故调查涉及几个固定国家 , 包括出事所在国、航空器设计国、制造国、经营国和登记国 。 当下的原则是由事发地所在国来组织相关调查 , 它不是封闭的 , 是基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的 。
在我国 , 这种重大事故一般是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 其中会成立多个专业小组 , 比如飞行组、适航组、机场组、公安组等 , 然后按照各自的职能展开相关调查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采访人员 潘福达
编辑 曾佳佳
【东航空难“明星机型”陨落,盘点737-800历次事故】流程编辑 刘伟利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