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厂截胡:留给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时间不多了( 三 )


手机大厂截胡:留给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时间不多了
文章图片

国内手机厂商应用商店虽然谈不上苹果的营收实力与规模 , 但手机大厂通过其各自定制系统与应用商店布局 , 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应用市场游戏分成模式 。
2014年 , OPPO、vivo、华为等手机厂商共同成立了“硬核联盟” , 就确定了游戏厂商五五分成的游戏规则 。
此外包括大量系统预装APP营收、广告收入的分成、推荐排名、应用内搜索等都是基于其自身的定制系统软件+手机硬件模式衍生出来的 。
对于手机大厂而言 , 应用商店是其构建封闭软件服务营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自然不愿意让第三方染指 。
随着手机厂商的用户活跃度增长 , 对应用开发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 推动越来越多开发者参与进来 , 形成从应用分发到软件营收与用户粘性的闭环 。 发展到今天 , 应用市场已经被手机大厂主导 , 第三方应用商店被边缘化 。
为何第三方应用商店无力抗衡手机大厂? 软件是依附于硬件而存在 。 为什么部分手机厂商敢于隔绝第三方应用商店软件与下载渠道?原因在于 , 它可以被轻易替代 , 而用户的迁移成本非常低 。
软件产品的生存逻辑与护城河其实就是高迁移成本与替代成本 。 比如说抖音、微信、天猫、百度、美团这种国民级软件 , 本身对应着整个互联网市场庞大的刚需用户群体 , 且在市场上暂时没有可完整替代的产品 。
这类国民级软件的产品本身的用户规模庞大、刚需性强、迁移成本高 , 黏性高 , 如果手机大厂将这种产品屏蔽 , 将导致大量用户流失 , 因此 , 手机硬件厂商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通过自营软件平台来完整替代这类产品 。
但另一方面 , 如果软件产品本身并没有形成庞大的刚需用户基本盘 , 可替代性高、缺乏护城河 , 那么往往就会被硬件入口建立起来的优势打败 。
从应用商店市场来看 , 随着手机APP的头部格局走向固化 , 小程序异军突起 , 用户尝鲜小众APP或游戏APP的兴趣降低 , 反映到应用商店市场的活跃度与APP下载率也开始降低 。
而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 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发展历史来看 , 虽然有大数据驱动的智能推荐、应用内搜索、内容入口等玩法 , 但并没有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
虽然在前期 , 第三方应用商家在APP数量上占据优势 , 但对于用户而言 , 常用的APP也就在介于10款到30款之间 , 对于刚需性常用的APP , 各大应用商店都是你有我有全都有 , 基本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 。
对于用户而言 , 长尾APP数量并不能构成用户选择的核心因素 。
如果大家记得3Q大战争端 , 我们就会发现 , 这场双方“明星产品”之间的“互掐”与二选一就引发了广泛的行业争议与用户层面的反感与不适 , 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热议 。
QQ对于当时的PC用户而言 , 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社交软件 。 而360相对于QQ的刚需性 , 相对占据弱势地位 , 因为安全产品层面 , 金山、瑞星、卡巴斯基等过去的互联网安全产品都可以替代360 。
因此 , 在这场大战中 , 彼时众多用户选择了卸载360而保留QQ 。 但第三方应用商店并没有这种不可替代性 。
而手机厂商自带应用商店悄然替代第三方应用商店 , 其实一直以来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用户关注与舆论争议 。
在过去许多年 , 虽然有消费者投诉手机自带应用商店对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拦截与引流 , 但整体的舆论声量非常小 , 多数用户也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接受了这种安排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