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东数西算 | 三大运营商积极“登陆”京津冀

透视东数西算 | 三大运营商积极“登陆”京津冀
文章图片

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 , 算力已成为数字中国、信息社会的核心生产力 , 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 。 通信世界全媒体特别策划走进“东数西算”八大节点之京津冀节点 , 全方位展现京津冀数据中心及算力产业发展状况 , 探京津翼如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本文首发于《通信世界》
2022年3月25日第六期 总第892期
随着8个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及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确定 ,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 其中 , 京津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 为京津冀地区数据中心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 , 将极大推动数据中心运营成本的下降 。 业内共识是:“东数西算”推动新增数据中心扩容 , 将对运营商整体收入有正向贡献 , 同时对网络流量端有非常明显的拉动 。 也就是说 ,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将是“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受益者之一 。
事实上 , 三大运营商在“东数西算”领域均早已有所布局 。 值得关注的是 , 在不久前工信部公示的“2021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名单”中 , 中国移动京津冀(天津)西青数据中心和中国联通廊坊云数据中心榜上有名 。
中国电信发挥云网融合优势
推进“东数西算”工程
中国电信早在2020年就明确了“2+4+31+X”的数据中心/云布局 , 其中“2”指的内蒙古和贵州 , “4”指的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陕川渝 , “31”和“X”主要指分布在各省、地市及县区等 。 中国电信针对内蒙古和贵州的数据中心定位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可再生能源优势和能耗低成本优势 , 为全国提供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据存储备份、离线分析等实时要求较低的业务 。 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陕川渝等地区的数据中心建设 , 中国电信的定位是:服务于热点地区高密度人口、高频次访问的视频播放、电子商务等实时要求较高的业务 , 满足区域战略发展需求 。 针对“31+X” , 中国电信主要部署车联网、自动驾驶、无人机、工业互联网、AR/VR等超低延迟、大带宽、海量连接的业务 。
截至目前 , 中国电信在“2+4”区域部署的数据中心达到总规模的77%左右 。 此外 , 为适应数据中心和云业务的快速发展 , 中国电信同步推动将通信网络从传统以行政区划方式组网 , 改为围绕数据中心和云组网 , 尤其在内蒙古和贵州 , 将骨干通信网络节点部署在数据中心中 , 将其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或经济热点区域进行直接互联 , 为用户提供低时延、高质量的快速访问 。
按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布局要求 , 中国电信将继续加大在国家枢纽节点的数据中心建设 , 预计“十四五”末 , 八大枢纽节点数据中心规模占比达到85%;同时 , 进一步优化东西部比例 , 使数据中心由现在的7:3调整至“十四五”末的6:4 。 为进一步落实“双碳”要求 , 中国电信将利用新型节能技术对传统老旧数据中心机房进行改造 , 提升能效比例 , 根据区域特点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 , 打造“绿色云” 。 在网络方面 , 中国电信围绕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 优化网络布局 , 全面提升全国用户至枢纽节点的访问质量 , 全面提升枢纽节点间的连接质量 , 全面提升枢纽节点内的各个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质量 。
值得一提的是 , 中国电信北京亦庄云计算数据中心 , 作为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和CN2的核心节点、国际出口节点 , 是京津冀一体化城市群的核心数据通信枢纽 , 服务于新设立的河北雄安新区 , 更是中国电信承载我国“一带一路”战略 , 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互联网+”载体 。 据工作人员介绍 , 北京亦庄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云资源布局中的重要节点 , 只要接入该节点即可高速稳定地连通全国、通达世界 。 同时 , 以中国电信“最懂云的网络”为背书 , 该数据中心连接云资源 , 不做“孤独的云” , 向广大用户提供“最懂网络的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