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观众厅应考虑温度梯度对环境的影响 , 且非满员状态的演出往往只在底层有观众 , 因此宜竖向分区设置系统 。 如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剧场观众厅的楼座和池座就分设集中式空调系统 。
化妆室、灯光控制室、音响控制室、调光柜室、功放室、舞台机械控制室、乐器库房等与舞台、观众厅的使用时间不完全一致 。 如排练时观众厅空调不运行 , 而灯光控制室等房间仍在工作 , 需要排热 。 因此宜设置独立的空调设施 。 目前这类房间未独立设置空调设施的剧场 , 使用者普遍反映不好 。 有的已采取补救措施 , 增设了分体式空气调节装置 。
近年新建剧场较少采用淋水室或带淋水的表冷器处理空气 。 但有的剧场对集中式空调系统仅仅采用了简单的滤网过滤空气 , 并未采取其他有效的空气处理措施 。 这是无法满足人员密集的剧场观众厅等场所的环境卫生要求的 。
为了节能 , 过渡季节将空气调节作为机械通风来使用的剧场不少 。 上海地区 , 观众厅的气流组织多数为上送下回 , 过渡季节不开冷冻机时 , 常将上部送风口作抽风口用 。 这就要求在设计空调系统时 , 设置吸送两用装置 , 即在总风管上 , 用旁通阀形式或在静压箱内设几扇调节门的办法 , 使原来的送风管变成排风管 , 送风口变成排风口 。 观众厅空气调节系统设吸送两用装置后 , 全年使用灵活 。 但在气流方向变换时 , 要考虑有足够的进风面积 , 不然观众厅内会产生较大负压 , 灰尘容易进入 , 门不易开关 。 由于风集中从后座入场门进入 , 脑后风对后座观众影响较大 , 而中间与前座的观众由于新风补充不均匀 , 仍然闷热 。
关于防止下降冷气流问题 , 日本尾龟清四郎 1978年所著《空调设备的设计》中指出 , 为防止舞台部分流入观众席的冷气流 , 舞台部分进行空调要注意风压平衡 , 沿墙设置放热器 , 防止冷气流下降 。 日本《空气调和卫生工学便览》第九版和第十版上都指出 , 舞台部分高达30m , 其外壁冷 , 形成舞台冷气流 , 使大幕下部为正压 , 上部为负压 , 大幕向观众厅吹出 。 大幕张开的瞬间 , 舞台向观众厅有相当大的风速 , 大大影响观众厅的空气环境 。 为防止冷气流 , 应在外墙上设风管 , 冬季向上方吹出热风 , 或在风道位置上沿整个墙面配置散热器 , 或在舞台出入口设散热器 , 防止舞台向观众席吹去冷风 , 或在顶棚内设向下送风的单元式加热器 , 造成热空气幕隔断冷风 。
9、主舞台的空调气流组织一直是一个技术难点 。 为了避免演出时气流吹动幕布及布景 , 不少剧场的主舞台空调在实际运行中采用了预冷预热、表演过程中一般不送风的运作方式 。 近年新建剧场的主舞台均在两侧天桥下设置送风管 , 一般采用可变流态的旋流风口向下送风、可调送风角度的圆形喷口或双层百叶风口向表演区送风的方式 。 天幕上方不设送风口 。 向表演区送风的支管或风口安装有电动风阀 , 可根据表演功能需要开启或关闭 。 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剧场的舞台两侧各设带电动风阀的侧送和下送风口 。 主舞台送风机宜变速调节 。 如国家大剧院的歌剧院和戏剧场的舞台空调送风均设变速风机 , 以满足各种复杂的使用要求 。
近年新建剧场的主舞台天桥下的风管都明装 , 没有影响正常使用 , 因此不要求隐蔽 。 但风管应紧贴天桥安装 , 以免影响大型布景的进出 。
近年已有多个专业化生产空调送风座椅的公司 , 产品广泛用于新建的各大剧场观众厅 , 效果良好 。 也有的观众厅采用了地板旋流风口、阶梯侧送风口(孔板) 。 地板下部静压箱人可进入清扫 , 周边贴有吸声材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