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AI深度学习话事人?“PPT”格局初显,百度、Google、META三强鼎立( 二 )


数据科学网站KDnuggets的统计显示 , 2018年时 , 在GitHub的活跃度、Google上的搜索量、知名科技媒体Medium上的文章数量以及arXiv上的论文数量 , TensorFlow所占比重都是最多的 , 遥遥领先于其他深度学习框架 。 科技大厂背景、明星团队、先发优势 , TensorFlow迅速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深度学习框架 。
谁将成为AI深度学习话事人?“PPT”格局初显,百度、Google、META三强鼎立
文章图片

但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并未持续太久 。 早在改名META之前 , Facebook与Google的竞争就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 自然不会将深度学习框架这块人工智能发展的“必争之地”拱手让人 。 就在AlphaGo击败李世石的同一年 , Facebook内部正在酝酿一场未来深度学习框架之争的风暴 。
彼时Facebook AI还在使用Caffe、Torch框架 。 虽然TensorFlow的出现使得过去很多繁杂的工作得到简化 , 但还有许多基于Caffe、Torch框架的研究 , 而Torch这样的框架在使用时却不甚便利 , 开发者甚至需要每组网络层手动编写微分 , 然后再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
一个名为Soumith Chintala的人希望可以开发出新一代的框架 , 它可以自动微分 , 而且使用动态计算图 。 后来 , 他成为了PyTorch的创始人 。
TensorFlow在高速发展过程中 , 也产生了很多被人诟病的地方 , 比如API的稳定性、效率和基于静态计算图的编程上的复杂性等 。 这些不足之处为竞争中的PyTorch送上了助攻 。
2018年 , Caffe2代码并入PyTorch, Facebook主力支持的两大深度学习框架合二为一 , PyTorch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 崛起速度令人咂舌 。 Chintala也介绍 , 很多研究人员喜爱PyTorch 。 如今 , PyTorch已经在学术论文圈形成了绝对的优势 。 据统计 , 在Hugging Face上有85%的模型是PyTorch独家的 , TensorFlow的比例仅为8% 。 而在最受欢迎的前30个项目中 , 所有项目都有使用PyTorch , 而超过10个模型并未使用TensorFlow 。
谁将成为AI深度学习话事人?“PPT”格局初显,百度、Google、META三强鼎立
文章图片

谁将成为AI深度学习话事人?“PPT”格局初显,百度、Google、META三强鼎立
文章图片

对八家顶尖研究期刊的统计数据显示 , 诞生之初 , 仅有7%的论文使用了PyTorch框架 , 而到了2021年 , 这一比例已经增长到了接近80% 。
谁将成为AI深度学习话事人?“PPT”格局初显,百度、Google、META三强鼎立
文章图片

此外 , 在2019年 , 有55%的TensorFlow使用者转而使用了PyTorch 。
虽然随着PyTorch的崛起 , TensorFlow的威势不再 , 但在工业界 , TensorFlow仍然占据着主流框架的位置 。
TensorFlow比PyTorch更适用于生产环境 。 科研人员最关心的是他们在研究当中迭代的速度有多快 , 他们会优先考虑框架实现新思路的能力 。 相反 , 工业界则认为性能是最需要优先考虑的 。
另外 , 从一开始TensorFlow就是一个面向部署的首选框架 , 因为它有一系列可以提高端到端深度学习效率的工具 , 比如TensorFlow Serving和TensorFlow Lite 。
PyTorch还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工业界的需求 , 因此大多数在生产环境下的开发者都倾向选择使用TensorFlow 。 但从1.6版本发布开始 , PyTorch对生产环境的支持也更加友好 , 外界认为 PyTorch 会逐渐在此方面缩小与TensorFlow的差距 。
TensorFlow依托工业界的部署优势 , PyTorch凭借其易用性优势 , 两者一度占领了全球深度学习市场 , 但随着中国企业加入到这场竞争中 , 这个格局已然出现了变化 。
深度学习框架之争的下半场 , “PT”变成“PPT”
回望2016年 , 对于深度学习框架来说 , 是历史性的一年 , 也正是在这一年 , 百度的PaddlePaddle开源 , 打响了国产深度学习框架开源的第一枪 。 百度的出征 , 也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有能力参与到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竞争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