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发病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油菜籽是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 , 在我国食用油供应体系中占有主要的位置 , 油菜播种面积近一亿亩 , 主要集中在长江两岸 。 这些区域早春气温低 , 雨水多、湿度大是非常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爆发的 , 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发病率一般在10%-30% , 严重的地块可以达到80%以上 , 病害不仅能导致减产 , 还会使油菜籽含油量降低而影响品质 。
全国油菜播种区域
油菜菌核病易流行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连作重茬 , 土壤病原菌多 。 油菜播种面积集中 , 连续重茬造成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较多 。 另外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期主要在花期 , 容易造成种子带菌 。 充足的病原菌在适宜的外部气候条件下就极易侵染引起病害流行 。
第二、品种抗性差 。 过分追求高产使得油菜在品种选育上过度注重产量而忽略抗性 。 目前播种的秦优系列、宁杂1818 , 沣油737等品种对油菜菌核病抗性都比较低 , 甚至是易感品种 。 这些品种产量高、株型高大、花期较长 , 延长了菌核病感病窗口期 。
第三、气候条件有利 。 我国油菜的播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两岸 , 3月中下旬气温逐步回升 , 是油菜的盛花期 , 这个时候冷空气频繁雨水较多 , 非常适合油菜菌核病的流行 。
具体防治方法:
第一、种子包衣 。 油菜菌核病发病时期主要集中在花期 , 所以种子极易带菌 , 通过种子包衣可以减少种子带菌 , 降低后期的发病几率 。 种子包衣选用的种衣剂可以选用精甲霜灵·咯菌腈或者咯菌腈进行包衣 。 用精甲霜灵·咯菌腈不仅可以防治菌核病对油菜根肿病也有非常好的防效 。
第二、选对防治药剂 。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药剂品种比较多 , 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菌核净、嘧霉胺、腐霉利、啶酰菌胺、氟唑菌酰羧胺、咪鲜胺、咯菌腈等 。 这些药剂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主要是保护性的杀菌剂 , 成本低廉 , 价格实惠 , 主要是用于预防 , 已经发病后不建议使用 。 咪鲜胺、菌核净、嘧霉胺、腐霉利使用年限较长 , 在部分区域抗性比较重 。 啶酰菌胺、氟唑菌酰羧胺属于新型化合物 , 防效显著 , 但成本比较高 。 在使用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比如 , 主要用于预防可以选用多菌灵或者甲基硫菌灵加菌核净或者咯菌腈进行防治 。 往年发病比较严重的区域要做好提前预防 。 已经发病且比较严重的地块 , 建议使用啶酰菌胺·咯菌腈或者氟唑菌酰羧胺或者啶酰菌胺单剂进行防治 。
【油菜菌核病发病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第三、选准用药时间 。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还是采用“提前用药 , 预防为主”的策略 。 以油菜生育指标为参考依据 , 掌握在油菜主茎95%以上开花时进行首次喷雾防治 。 部分区域农户有从众心理 , 别人打药我就打 , 别人不打药我也不打 。 油菜菌核病防治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 , 早达标的早用药 , 迟达标的迟用药 。 如果开花期雨水较多 , 可以适当提前3-4天用药 。 第一次施药后5-7天要及时用好第二遍 。 第一遍用药可以选用多菌灵或者甲基硫菌灵加菌核净或者咯菌腈进行防治 。 第二遍用药可以选用咪鲜胺或者嘧霉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 这几种药剂已经有抗性的区域建议使用啶酰菌胺或者氟唑菌酰羧胺进行防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