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回顾:人类在太空做过哪些实验,如何保障实验安全?( 三 )


—研究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长期生活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得的一种常见病 。 科学家希望通过对青鳉鱼的研究 , 了解在微重力环境下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原理 , 以及可能的治疗手段 。
科学家之所以选择青鳉鱼是因为 , 首先它们是脊椎动物 , 也就是说它们有骨骼和肌肉 。 其次它们是透明的 , 科学家可以透过其外部观察它们身体内的情况 。
“天宫课堂”回顾:人类在太空做过哪些实验,如何保障实验安全?
文章图片

回顾“天宫课堂”
想要入选需要哪些条件?
23日下午 , 400公里高空之上 , “天宫课堂”第二课顺利开讲 , 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一系列别有趣味的实验轮番上演 。 什么样的实验才能入选“天宫课堂”的课表?未来太空授课还可以演示哪些实验?对于这个问题“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进行了解读 。
比如 , “天宫课堂”第二课中 , 晶莹剔透的水在两块塑料之间架起一座“液桥” , 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 。 陈征以液桥演示实验为例介绍 , 这个实验拿到空间站去做 , 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 “从一个物理老师的角度 , 虽然我们很多人对表面张力现象耳熟能详 , 但是有关流体的知识我们从小到大接触的并不多 。 ” 陈征说 , 液桥演示实验给大家更多关注、探讨、理解流体的机会 。
“天宫课堂”回顾:人类在太空做过哪些实验,如何保障实验安全?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删)
而除了激发兴趣和好奇心 , 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对实验提出更多要求:
“第一是安全 , 不能危及我们空间站的运行 , 不能有任何的安全隐患;第二 , 实验现象要和地面有明显的差异;第三就是方便航天员操作 , 不会给航天员造成太多额外负担 。 ”液桥演示实验在各方面都很符合上述条件:在地面上做液桥实验需要高压和其他苛刻条件 , 而在空间站中只需要普通的水和容器就可以 , 实验现象和地面有明显差异 , 器材要求简单 , 操作也十分方便安全 。
那么在空间站微重力的环境下 , 将来还有可能做哪些既好玩好看 , 又简单安全的实验?“微重力环境是一个基础条件 。 在那个环境下 , 有些(现象)是我们能想到的 , 有些(现象)是我们想不到的 。 ” 陈征说: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 , 植物的生长方向比如向光性、向水性会不会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他认为 , 不只是物理现象 , 重力和我们身边很多现象都有关系 , 这些都可以在空间站做一些尝试 。
“天宫课堂”回顾:人类在太空做过哪些实验,如何保障实验安全?
文章图片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一个关键词:安全
去年的南航实验室事故 , 相信各位科研工作者都还记忆犹新:高校实验室 , 是激发创新灵感、诞生科研成果的重要摇篮 , 也是青年学子探索科学真理、掌握科研方法的关键起点 , 近年来也时常成为起火、爆炸等意外的发生地 。
仅仅去年 , 实验室安全事故就有多起见诸报端 , 而随着我国高校的科研能力逐渐增强、科研投入不断增大 , 实验室的体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 。 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易制毒易制爆材料复杂集中 , 开展实验的学生流动性大等因素 , 导致高校实验室安全风险客观存在 , 但部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不够重视 , 相关法律法规存制度缺失 , 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 对危化品管理较粗放 , 也为实验室安全埋下隐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