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机会在之江实验室建设一个大计算装置 , 称为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 , 其旨在搭建一个大计算平台 。 该数字反应堆可以聚合多种异构算力资源 , 并通过一些计算框架或者算法库 , 为各种应用(包括科学发现、数字经济、工业仿真等 , 称为应用反应堆)提供统一的计算平台 。 可以想象 , 一旦有了这样的计算设施 , 将人工智能算法与各个领域模型结合起来 , 在局部领域超越人类智能将会成为一种发展模式 。
可视化和用户交互 —— 从 GUI 到数字孪生
在应用软件开发工程中 , 可视化和用户交互部分往往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 写这部分程序逻辑的工程师往往比较受欢迎 , 因为他们可以快速搭建出一些看得见效果的程序 。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产业数字化形势下 , 除了数据工程师 , 可能最受欢迎的就是做可视化和用户交互开发的工程师了 。 在过去三十年中 , 主流的用户交互和可视化软件技术有过几次变迁:
- 原生的 GUI(来自于操作系统的支持)
- 应用编程框架中的 GUI
- 图形界面交互引擎
- B/S 架构
图形用户界面的技术演进经历了“单机图形显示优化——图形用户界面标准化——图形用户界面前后端分离”这一过程 , 主流的可视化交互界面开发形式在往高效率方向发展 , 架构也趋向合理 。 然而 , 这些开发方式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 , 每一种方式在今天的产业环境中 , 也仍然有它适用的软硬件环境 。
在 PC 互联网时期 , 可视化和用户交互技术侧重于渲染性能和响应及时性的不断提升;在移动互联网时期 , 除了性能要求以外 , 动态性是一项更为侧重的需求 , 很多应用程序中的页面内容和交互逻辑需要方便地定制;而到了产业互联网时期 , 可视化和用户交互又有了新的需求和趋势 , 以下两方面的发展值得特别提一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