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小时候 , 不少墙壁上都会先刮上大白 , 再在白色背板里画那种沾染了苏式画风的宣传画 , 画的内容经常是卫星火箭轮船飞机计算机 , 而老师们则会指着画对我们说:“等将来咱国家科技发达了 , 日子就好过啦” 。
那时的我 , 翻着手里的《十万个为什么》 , 觉得科技真的是个很酷的东西 , 科学家是个很神圣的群体 。 而此时我把玩着手上的1MORE EVO真无线耳机 , 忽然意识到 , 有些时候没必要那么宏大 , 其实关于科技的进步 , 我们每个人都在从细节上不断见证着 。
文章图片
【我想一步一步往上爬——1MORE EVO主动降噪真无线评测】比如前两年1MORE的旗舰真无线 , 我也玩过 , 怎么说呢 , 我能感觉到他们想努力的把产品做到“音质又好 , 降噪又猛 , 用起来体验也不错” , 但是这三个要求一旦摞到一起 , 往往会产生另外一个负面效应 , 那就是:“大”&“重” 。
不是不努力 , 是2020年前后这个问题真的不好解决 , 你看索尼上一代降噪豆是不是也大也重?声阔第一代降噪旗舰、Beats Powerbeats Pro包括JBL UA FLASH这些较早的重视音质的真无线 , 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豆状构造 , 且都无法避免的在体重和体积控制上没法做得很漂亮 , 然后靠耳挂或者硅胶鳍这些周边措施来做进一步的佩戴固定 。
而两年过去之后 , 大家能明显的发现 , 因为更好的芯片更成熟的电源管理这些东西被拿了出来 , 真无线已经可以在对音质颇有要求的前提下更好的控制体重体积了 , 比如手机品牌所推出的产品 , 不乏采用同轴双单元的同时还维持了非常普适的大小和5g上下的分量;比如B&W、帝瓦雷的旗舰真无线音质都很棒但是也都不再硕大 。
文章图片
再比如今天要说的这款1MORE EVO:圈铁双单元+LDAC 高清传输协议这个配置 , 你要搁在往前两年 , 那就没法“迷你” , 因为这一看就是要冲音质 , 一冲音质就要计算圈铁单元本身重量+为了做音质优化所增加的腔体重量+为了推力电池要加点料 , 几项加下来 , 有些消费者一戴就皱眉头就不买了——而1MORE EVO则只有5.7g的单边重量 ,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主流的分量 , 大部分消费者戴着不会觉得坠 , 它的大小也很适中 , 除非耳廓很小的否则不会觉得涨——啥是时代进步?这就是 。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 , 这款耳机作为该品牌旗舰级别的定位 , 在功能的完善度上自然不会留豁口:它采用低功耗蓝牙5.2 , 续航最长28小时 , 快充 15 分钟可使用 4 小时 , 支持市面常见的Qi无线充电;另外双设备连接、IPX4 防水抗汗、除了触控操作方式还支持声控指令 , 以及装配了三麦克风智能通话降噪 。
其实每次我写真无线的功能这块儿 , 我也觉得可能看起来略枯燥 , 但一方面TWS耳机其工具属性较为强烈 , 功能一般也比较多 , 这些必须给码出来 。 另一方面其实一款耳机的功能也能大致反映它的市场定位 , 你比如无线充电这种功能 , 非旗舰的型号一般就不会带 , 能省则省 , 另外定位低一些的真无线 , 一般是双麦克风而非三麦克风 , 格式支持有些也是AAC就够 。 1MORE作为一个非手机品牌的存在 ,在EVO上配置拉得已经挺满了 , 何况该品牌的App是可以作为音乐软件使用的 , 往往还会搞一些买耳机送音乐会员的额外实惠 , 基本上属于只要你觉得想买 , 不用考虑自己用什么型号手机 , 拿来都能满功能使用的设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