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瓦建筑设计创始人、澳大利亚注册建筑师王元结合自身参与设计的生命告别场所和建筑方案 , 发表了题为"生命建筑的场所精神"的演讲 。 他表示作为生命文化建筑师 , 应尊重流程、文化、信仰、人性 , 体现地域、场所、人文和文化精神 。 一方面利用自然的元素来疗愈死亡带给亲属的哀伤 , 另一方面为生命建筑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 表达信仰的力量 , 认真体察人们的感情需求和精神需求 。 墓园不单单是安葬逝者的物质属性 , 也是生者追思逝者、净化心灵、冥想生命的精神场所 。
福寿园国际集团生命文化产品中心技术总监、上海福寿云生命信息科技总经理于浩发表了题为"用科技延展生命之美"的演讲 。 他认为科技之于生命有了四个方向的延展 , 一是通过数字世界拓展了生命的维度 , 二是通过数字天堂、云上纪念延续了生命的长度 , 三是通过数字礼葬、礼祭让生命更有温度 , 四是通过面向普通人的数智化载体增加了生命的广度 。 未来的"数智陵园"将是治愈的空间 , 是文化传承之地 , 是城市的人文地标 。
【场所精神|关注生命教育与死亡关怀 专家学者线上线下齐聚】据悉 ,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主办 , 福寿园国际集团、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协办 。 论坛借清明节之特殊氛围 , 研讨"死亡辅导"、"死亡关怀"、"医疗·殡葬一体化"等话题 , 以期不断打破避讳死亡的语境与禁忌思维 , 丰赡国人的精神家园 , 让生死两安 , 生死两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