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之战,直播为王?( 二 )


这是一场传播媒介从图文升级到短视频、直播的高质量内容抢位战, 谁赢了, 就有可能建造起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内容护城河 。
02看起来, 快手布局泛知识领域并无先发优势 。 但在官方宣布入局之前, 相关内容就已在快手平台上悄然生长, 并且保持了快速的增长速度 。
2020年, 快手大数据研究院曾发布过一份《2019快手教育生态报告》, 这份报告带来来一份出人意料的答案, 报告显示:快手教育类短视频累计生产量高达2亿, 作品日均播放总量超过了22亿, 日均点赞量超过6000万;其中, 教育短视频作者数量超过了99万, 同比增长超过100%;教育直播日均观看时长≈734年, 日均观看人数累计高达1亿, 日均直播评论超过2000万 。
这还是那个以娱乐内容为主的快手吗?其实, 早在三年前, 就已经有不少人通过短视频与直播的形式在快手上进行科普, 比如“圣诞老人”戴伟 。
60岁出头的戴伟, 是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北京分会创始人及上任北京分会主席、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 快手科普代言人 。
戴伟一直在尝试用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进行科普 。 镜头里, 他一身白色大褂, 戴着护目镜, 变着各种各样的魔术:山水画、化学萤火虫、神奇棉花糖、可以弹跳的鸡蛋……他在快手拥有700多万粉丝, 成了粉丝们熟悉的“戴博士” 。 很多人由此知道了戴伟, 并打开了一扇化学的大门 。
戴伟的化学实验被很多人称为“魔法”, 但作为化学博士, 对他来说讲清楚背后的原理、传播科学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 戴伟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讲解化学方程式, 即便这些视频不一定能有更多的“流量” 。
令他欣慰的是, 快手直播给科普提供了更多的公平与高效,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观众, 都可以看到我的实验 。 以往我做一次实验, 最多能让300个学生看, 但如今一下子可以给几十万人同时在线看 。 ”
用户对于泛知识内容的需求一直都在 。 快手运营总监韩叙在7月13日的“快手新知沙龙”直播中提到, 从整体数据来看, 泛娱乐内容增长空间有限, 但泛知识内容整体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 “整个泛知识的直播内容的消费效率是整体大盘的2.8倍, 只要把内容供给做上来, 这部分内容的增长范畴是非常大的” 。
关于为什么以直播切入泛知识领域, 韩叙解释道, 快手的目的是传递知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 直播是更丰富更立体的形式, “直播的即时性能让观众的疑问得到更直接快捷的解答, 也让知识类内容创作者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大众的需求, 进而为其解决更为实际的问题 。 ”
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中, 市场对于“直播”的定位早已发生变化, 它不断作为“内容载体”被强调, 进而开始逐渐承担人们“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的职能, 开始集体走出“泛娱乐场景” 。
03在泛知识领域的抢夺战中, 快手正在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
和其他内容平台相比, 快手上的泛知识内容, 更加强调“落地”与“实用性”——而直播也让这种知识的传播变得更高效, 更直接 。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快手上有一位手语律师唐帅, 每天会花至少40分钟到一个小时搞直播, 聋哑人这时候点进直播间, 使用视频PK的功能就能向其提问 。 律师也可以用手语当面给出解答 。
快手上还有一个用户水果医生, 提及自己为什么要直播是这样说的, “有很多姐妹不好意思去医院, 我会听她简单描述一下症状, 再建议说该去哪些医院, 去到了该挂什么科, 不能让我的姐妹被坑 。 ”他将自己的角色视作“每个人都想在医院有的熟人”, “很多人在医院没有熟人怎么办?这个时候我就站出来告诉你, 上医院你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去挂哪个科, 怎么跟医生对话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