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 一种由英特尔(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用于定义局部总线的标准 。 此标准允许在计算机内安装多达10个遵从PCI标准的扩展卡 。 今天小编来更大家讲讲PCI总线的基本操作规则 。

文章插图
PCI总线的基本操作规则1、PCI总线的特点及系统结构
PCI总线是一种兼容性最强、功能最全的计算机总线 。 他可同时支持多组外围设备 , 且不受制于处理器 , 为CPU及高速外围设备提供高性能、高吞吐量、低延迟的数据通路 。 PCI支持5 V及3.3 V的通信环境 , 以反射波作为通信基础 。 当入射信号从无终端方向反射回来之后 , 反射波经过结构性干扰与入射波合成一体 , 完成电压与电流的驱动任务 , 因此PCI又称“非终端式传输总线” 。 概括起来 , PCI总线有如下主要特点:
(1)在全部读写传送中可实现突发传送 。
(2)并行总线操作 。
(3)隐式仲裁 。
(4)访问速度快 。
(5)软件透明 。
(6)自动配置 。

文章插图
PCI是一种高性能32/64 b地址数据复用总线 , 他在高度集成的外围控制器件、外围插件板和处理器/存储器之间作为互连机构应用 。 PCI总线不仅可以应用到低档至高档的台式系统上 , 而且也可应用在便携式机及至服务器的范围中 。 在一个PCI系统中 , 可做到高速外部设备和低速外部设备共享 , PCI总线与ISA/EISA总线并存 。

文章插图
2、PCI总线信号与命令
在一个PCI应用系统中 , 取得了总线控制权的设备称为“主设备” , 而被主设备选中以进行通信的设备称为“从设备”或“目标设备” 。 相应的接口信号线 , 通常分为必备的和可选的2大类 。 若只作为目标设备 , 至少需要47条接口信号线 , 若作为主设备 , 则需要49条 。 利用这些信号线可处理数据、地址 , 实现接口控制、仲裁及系统功能 。 面向主设备与目标设备综合考虑 , 并按功能分组将这些信号表示 。
总线命令用来规定主、从设备之间的传输类型 , 他出现于地址期的C/BE[3∶0]#线上 。 当一个主设备获得PCI总线的拥有权时 , 他可启动表1的任何一种交易类型 。 在一个交易的地址期C/BE[3∶0]#用于表明交易命令和类型 。

文章插图
3、PCI总线传输协议
PCI总线对协议、时序、负载、电气特性及机械特性等技术指标均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 下面简要介绍PCI总线的基本操作规则(或协议):
(1)基本的总线传输机制:一次突发传输包括一个地址期和一个或若干个数据期 。
(2)除RST# , INTA#~INTD#之外的所有信号都是在时钟的上升沿被采样 。
(3)PCI总线上数据传输基本上都由FRAME# , IRDY#和TRDY#三条信号线控制 。

文章插图
(4)当FRAME#和IRDY#都无效时 , 接口处于空闲状态 。 FRAME#信号建立后的第一个时钟前沿是地址期 , 在这个时钟前沿上传送地址和总线命令;下一个时钟前沿开始一个或若干个数据期 。 IRDY#和TRDY#有效的时钟前沿进行一次数据传输 。
(5)无论是主设备还是目标设备 , 一旦承诺了数据传输 , 就要进行到本次传输完成 。
(6)FRAME#撤销而IRDY#建立 , 表示主设备准备好了最后一次数据传输 , 等到目标设备发出了TRDY#信号 , 就标志着最后一次传输的完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