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雾和霾的区别: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 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而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10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0-20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雾霾天气的危害:以往气象部门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常以PM10为指标 , 而PM2.5可直接被人体吸入肺部 , 由于其穿透力强 , 因此危害较PM10更甚 。 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 , 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 , 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 , 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 , 能够进入上呼吸道 , 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 , 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 , 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 , 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 , 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 , 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
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 分布到全身 , 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 。 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 , 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 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 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 , 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 , 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 , 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 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
在欧盟国家中 , 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 。 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 , 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 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