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去说 , 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 , 不生气 ,
你骂我 , 我也听得进去 , 心里平静 。 注意!心
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 , 是很活泼 , 很明确是非
善恶 , 对好的人觉得可爱 , 对坏的人 , 更觉得
要帮助改成好人 , 要这样平静 , 这个学问是很
然后再加十年 , 才“从心所欲” 。 西方的文化
就是自由 , 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
矩” 。 我们上街去看看 , 这家包子做得好 , 就
拿来吃 , “从心所欲”嘛!行吗?要“不逾矩”
。 人与人之间要有一个范围 。 “从心所欲”—
—自由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 所以“不逾矩” ,
同时这句话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三十而立:三十岁时 , 人当自立 , 这个立 , 原意是立身的意思 , 所谓立身 , 就是丈夫有栖身之所 , 有所业 。 而不是立志的意思!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 , 应该业有所成 , 不会因为无业尔所困惑 , 并对人生或者事业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
五十天命:孔子认为 , 人到了五十 , 人生之中的机运已经了解清楚 , 知道了生命的真谛 。 。
六十知耳顺:人到了六十岁 , 在孔子看来,耳顺之年应该是不远游,万事由之的时候,因此 , 不会因为很多尘事纷扰不休而觉得心有所役 。 同时 , 学就知名 “ 所从知天命至耳顺 , 学就知明 , 成圣之验也 。 未五十、六十之时 , 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 , 则谓之“且”矣 。 ”
七十随心所欲:经历知命 。 耳顺后 , 学业和心性到了很高的境界 , 或者说到了成圣德地步 , 自然随心所欲 。
孔子所说的话 , 其实是从学业和个人修养的角度上来说的 , 今人赋予它很多其他的意义!也算是发扬光大了!襁褓:不满周岁 。
孩提:两至三岁 。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 , 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 , 脱去乳齿 , 长出恒牙 , 这时叫“龀” , “龆年”或“髫年” 。
总角:幼年泛称 。
垂髻之年:指儿童 。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 , 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 )
黄口:十岁以下 。
幼学:十岁 。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 , 学 。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 , 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 )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
志学:十五岁 。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 。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 , 谓十六岁 , 多用于女子 。 )
弱冠:二十岁 。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
而立:三十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