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全程软件测试:测试用例设计—等价类划分法——读书笔记( 二 )


(3)设计编写新测试用例 , 使此用例只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 , 重复这一步骤 , 直到所有无效等价类均被覆盖 。
例: 一个程序读入3个整数 , 把这3个数值看作一个三角形的3条边的长度值 。这个程序需要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不等边的、等腰的还是等边的 , 并输出结果 。
据此利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
可设三角形的3条边长分别为A、B、C 。若A、B、C能够构成三角形 , 则必须满足下列条件:A>0,B>0,C>0且A+B>C,B+C>A,A+C>B 。若能构成等腰三角形 , 还需要满足条件A=B或B=C或A=C 。若能构成等边三角形 , 则需要满足条件A=B且B=C且A=C 。
根据上述内容 , 列出等价类表 , 如下表所示 。
等价类表
设计测试用例:输入顺序为A、B、C , 如下表所示 。
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的目的是将测试用例组合尽可能地缩减到刚刚满足测试需求 。等价类划分属于不完全测试 , 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 因此在选择分类时需要谨慎仔细 。
在软件测试中 , 测试用例的设计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 , 因为不同的测试人员就同一个功能点所编写的测试用例不尽相同 。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每个测试人员看待问题的着眼点不一样;测试人员的经验不同会导致编写出的测试用例良好程度不同;每个测试人员都有自己的逻辑思维 , 导致编写的测试用例差异化 。
在测试工作中 , 有些测试人员编写的测试用例简单明了 , 而有些人编写的测试用例却复杂冗长 。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 , 因为测试用例本身的设计方法与技巧等都需要从经验中获取 , 有些形成了理论 , 而有些还形成不了能够指导测试活动的理论 。
【十九 全程软件测试:测试用例设计—等价类划分法——读书笔记】等价类划分法就有赖于软件测试人员经验的积累 , 经验越丰富划分越快速准确 , 并且还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