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电商全球化布局加深,跨境网购将迎井喷

距“双11”仅剩半个月, 各电商正紧锣密鼓备战, 跨境业务成诸豪强鏖战的最大亮点 。 10月20日, 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在香港启动, 全球化被放在天猫今年“双11”的战略首位 。 同一日, 京东亦宣布与沃尔玛合作的全球购官方旗舰店已正式在京东上线 。 25日, 网易考拉召开“双11”启动会, 宣布将打造“超级洋货节”, 引进70多个国家商品 。
电商巨头加速推进业务全球化, 但仍面临同质化竞争、本土化进展缓慢等挑战 。
海外市场成“双11”新战场
从2009年开始, “双11”走过七年, 大陆内地网民购买力已被挖掘大半 。 从商品、支付到物流, 各大电商巨头频频出招将“双11”战火蔓延到海外 。
商品方面, 今年“双11”是阿里巴巴有史以来最为国际化的一次“双11” 。 天猫日前在香港启动“双11”购物狂欢节, 这是天猫首次走出内地 。 天猫方面宣布, 今年“双11”, 囊括全球9.8万商家、超1000万种货品, 将首次通过卖全球模式, 销往港台地区 。
支付方面, 今年阿里第一次实现在中国大陆外商品交易的美元结算模式, 让海外商家通过运营一家店铺、使用一个海外支付宝账户, 就能同时覆盖全球多区域市场 。 目前, 支付宝在海外有超过4000万用户, 结算服务打通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 提供超过18种货币的清算 。
物流方面, 今年为配合“双11”国际化, 避免跨境购物延迟, 菜鸟物流在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仓配系统将首次亮相并参与“双11” 。 沃尔玛在中国的第一个跨境店铺, 将使用京东最后一公里配送 。
【双11电商全球化布局加深,跨境网购将迎井喷】 跨境电商借力“一带一路”爆发
商务部预测, 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预计增至6.5万亿元人民币, 达到30%年增长率, 占中国总进出口贸易额20% 。 跨境消费已成“双11”消费的新引擎 。
“双11”历经七年, 国内市场已成红海 。 从天猫淘宝销售额来看, 2009年0.5亿元、2010年9.36亿元、2011年52亿、2012年59亿元、2013年352亿元、2014年571亿元、2015年912亿元, 销售额年增长率从4位数到3位数再降至2位数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天猫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化“双11”创造了两个世界记录:一是3000万中国消费者在天猫国际海淘, 二是进行跨境交易的国家和地区高达232个 。 今年, “双11”进入第8个年头, 跨境电商将迎来“井喷临界点” 。
借助“一带一路”政策红利, 跨境电商市场一片向好 。 与日韩欧美等发达市场相比, 中国跨境电商在俄罗斯、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竞争压力小发展潜力大 。 去年, 俄罗斯在阿里速卖通平台下单买家已超1000万, 阿里速卖通成俄罗斯的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 在福州仅一年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 利用网络交易平台就进入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渔业市场 。 阿里研究院数据显示, 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元人民币 。
海外市场面临三大挑战
中国跨境电商借“双11”契机走出国门, 面临诸多难题 。 企业不仅要解决物流、产品质量等经营管理问题, 还面临本土化与差异化的战术布局以及国家政策的不确定风险 。
跨境电商屡遭投诉, 物流假货售后等顽疾亟需解决 。 清关时间长、发货速递慢、客服售后服务差、事后维权难、假货次品多等已是老生常谈 。 纵使保真退款维权等售后服务难题一时无法解决, 物流服务中丢包率以及送货时效等问题都有待改善 。
跨境电商差异化经营与本土化运营是出路 。 若将单纯赚取销售差额、跟风销售热销产品、打价格战等国内电商模式照搬复制到国外, 跨境电商海外之路必将重蹈国内恶性竞争覆辙 。 跨境电商走出国门, 不仅要从各国的政策法律、语言文化、消费习惯等大方面着眼, 还要认真研究实操方面的案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