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怎么形成的简答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三 )



16.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 , 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 , 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 。 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 , 很突出 , 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 , 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 , 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 , 也几乎没有余震 。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 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

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 , 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 , 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 。 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 , 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 。 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 , 有8个子台 。 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 , 子台21个 , 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 。 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 , 实施加密工程 。 1990年大同地震后 , 进行第三次扩充 , 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 , 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 在震中区 , 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 , 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 , 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 另外 , 横波振幅比纵波大 , 破坏力大 ,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 , 叫地震带 。 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 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 , 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 , 直到新西兰 。 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 , 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 , 越过帕米尔高原 , 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 , 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

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据统计 , 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 。 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 , 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 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