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一位用户上传了一个Waymo无人驾驶出租车在遇到施工路面的路锥时发生的尴尬情况:这辆没有司机的全自动驾驶无人车在一排路锥面前静止了大约14分钟,堵住了后面的交通 。 当Waymo的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时,无人车又意想不到地冲出来,把技术员甩在后面,情况十分危险 。
此外,现在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还无法轻易解决全天候的自动驾驶问题,包括在雨雪以及雾霾天气情况下的安全行驶 。
在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分析师没有看到无人驾驶的实用价值 。
“这就好像我们已经到达了月球,那又怎么样呢?”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拉姆齐(Michael Ramsey)表示,“我们在月球上插上国旗,收集几块岩石,但我们并不能在月球上做什么 。 ”
未来很多年都不太可能盈利
另一方面,无人驾驶的技术实现过程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过程,不少企业不得不中途放弃 。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美国出行公司的业务受到很大影响 。 Uber已经将自动驾驶业务出售给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商Aurora公司;竞争对手、硅谷明星Zoox也被亚马逊收购 。
但Waymo仍在坚持融资,该公司今年6月宣布获得今年以来的首次25亿美元(约合162亿元人民币)融资,也是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二笔外部融资;该公司去年在第一笔外部融资中融得了32.5亿美元(约合211亿元人民币) 。 由福特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支持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也计划在明年公开上市之前进行新一轮融资 。
目前全球的L4级别自动驾驶都还没有实现盈利 。 业内人士表示,Robotaxi公司在未来很多年里都不太可能接近盈利 。
艾睿铂(Alix Partners)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业务负责人谢芾(Shiv Shivaraman)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就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展仍然慢于我们的预期,Robotaxi要真正进入到商业化阶段的时间节点也尚不明确 。 ”
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缓慢进程也令Robotaxi行业人才频繁流失,一些早期参与Robotaxi的企业开始转型,参与到技术上更加容易实现的辅助驾驶领域 。 就连Waymo今年以来也面临着巨大的人才损失 。 今年早些时候,Waymo公司接连损失了CEO、CFO以及货车产品和自动化伙伴关系负责人等高管 。
在国内,大量早期宣称进入Robotaxi市场的初创公司也都已经将重点业务转向更容易商业化的领域 。 几年前,包括滴滴出行、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等企业纷纷进入L4级别的自动驾驶市场 。 据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了解,目前真正把自动驾驶主营业务放在Robotaxi上的,只有滴滴出行和AutoX 。 其他企业则把更多精力投入到L2级别的辅助驾驶以及自动驾驶小巴等封闭场景 。

文章插图
“我们强调的无人驾驶和Waymo一样,是指在车里没有人类安全员驾驶的无人车,把汽车的驾驶权完全交给机器驾驶系统 。 ”AutoX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肖健雄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这需要非常多的传感器才能实现,虽然代价昂贵,但我们相信这代表着无人驾驶的未来 。 ”
上个月,AutoX发布了第五代Robotaxi自动驾驶系统,搭载了50个高清车规级传感器,包括28个800万像素的车规级摄像头,每帧像素总和超过2.2亿,还搭载了全球迄今为止最高分辨率的4D毫米波雷达和高清激光雷达,每秒超1500万点云成像 。
拥有如此强大配置的Robotaxi成本高昂,这也阻碍了Robotaxi车队的量产 。 Waymo曾在2018年与捷豹公司签下2万辆SUV汽车改装成为Robotaxi,并将克莱斯勒大捷龙车型规模扩大至超过6万辆 。 改装Robotaxi需要为这些车装上一整套包括摄像头、传感器以及AI算法系统 。 而这个改装过程也十分“费脑”,工程师必须手工进行装配,并且只要一根线路放错位置,就可能需要耗费几天时间找出问题 。 这增加了Robotaxi量产的难度,Waymo因此削减了与捷豹和克莱斯勒的订单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