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消协:跨境电商成保健食品售假重灾区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最新发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数据显示 , 2015年 , 保健食品的投诉案例达到2389例 , 质量问题(903例)和虚假宣传(436例)最多 。 此外 , 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中药、中成药的投诉也较高 。

京消协:跨境电商成保健食品售假重灾区

文章插图

北京
没有留存有效票据导致受理难题
【京消协:跨境电商成保健食品售假重灾区】在北京地区 ,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去年上半年食品类投诉统计显示 , 受理调解保健品投诉在食品类投诉中排首位 , 占食品类投诉总量的9.15% , 因虚假宣传被投诉占保健品投诉的26.09% 。 此类投诉大多都是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 , 一些不法经营者抓住老年人注重健康心理 , 打着健康讲座、义务体检、包治百病等旗号 , 夸大宣传 , 利用打折、有奖、赠送等手段 , 伺机夸大宣传 , 兜售保健品 , 有的甚至用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 。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指出 , 尽管保健品投诉、咨询居高不下 , 但被诉主体不明确、没有留存有效票据等证据 , 所以真正受理的案件并不多 。 即使受理了 , 也因为保健品质量责任难以判定 , 往往是虽无疗效 , 也无明显害处 , 因此要求全额退货很难 , 赔偿更难 。 以保健品销售过程中夸大宣传、虚假广告的投诉为例 , 由于商家大多采取口头宣传等形式 , 消费者很难提供商家夸大宣传的证据 。
全国
保健食品借远程购物平台卖假货
值得关注的是 , 以网络购物、电视购物为代表的远程购物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多发领域 。 2015年 ,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远程购物投诉20 , 083件 , 占销售服务类投诉的69.86% 。 跨国跨境成为网购投诉的重灾区 , 假货泛滥是主要原因之一 , 一些知名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及消费者深受其害 。
安利(中国)称 , 此前曾委托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 , 对国内最大电商平台上售卖的安利产品进行了抽样购买和检验 , 结果显示46%为假冒产品 。 据介绍 , 2015年6月 , 安利配合广东汕头市潮南区公安捣毁了一个组装及分销安利海外蛋白粉的窝点 , 当场查获成品假冒安利海外蛋白粉416罐 , 同时查获假货半成品及包材一批 , 案值222万元 。
[案例]
去年5月 , 77岁的赵大妈听说街道组织健康知识讲座 , 还有5家著名医院的专家现场义诊 , 于是她如约到某大饭店听课 。 “专家”很热情地为她量血压、号脉、开药方 , 还保证药到病除 。 工作人员热情地帮她把“药”送到家中 , 收了2700元钱离开 。 等她打开“药”才发现 , 是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软胶囊保健品 。 没想到 , 她服用后身体出现过敏 , 医院诊断为皮疹 。 赵大妈找当初的业务员讨要说法 , 对方还让她继续服用 。 据老人讲 , 当时她嘴唇发紫 , 喘气费劲 , 后来再找业务员干脆不接电话了 。 最终 , 在消协调解下 , 经营者对剩余保健品进行退货处理 , 退款2250元 。
[消费提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醒消费者 , 购买保健食品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种类 , 不能代替药品 , 不能宣传疾病治疗、预防作用 。
二、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 , 不能代替其他食品 , 要坚持正常饮食 。
三、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 , 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 , 切忌通过非法的传销和会议销售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 。
四、选购保健食品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 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选择 , 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 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