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直采是跨境生鲜电商发展的必然

2016跨境生鲜电商风头强劲, 海外直采成必然

海外直采是跨境生鲜电商发展的必然

文章插图

生鲜类目
逐渐成为跨境电商的新增长点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表示, 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60亿元, 比2013年的130亿元整整增长了1倍 。 2015年上半年, 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就达到了320亿元, 预计全年交易规模有望突破500亿 。 其年增长速度, 远远超过了电商行业平均增速, 势头非常强劲 。
【海外直采是跨境生鲜电商发展的必然】生鲜电商的增长速度如此可观, 让各大跨境电商纷纷把生鲜类目作为新增长点 。 京东生鲜、天猫喵鲜生、洋码头、亚马逊等, 都不约而同地在生鲜类目市场加大了拓展力度, 以图在未来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
海外直采
是跨境生鲜电商发展的必然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 要想把跨境生鲜业务做好, 在没有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情况下, 电商企业都只能加快自有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 。 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保证产品品质, 提高用户的购物体验, 未来推行原产地直供是跨境电商发展生鲜业务的必然 。 事实上, 生鲜电商在国内已经把原产地直供模式玩得炉火纯青, 京东阳澄湖大闸蟹第一捞、独家销售查干湖鱼等, 都是其中的成功范例 。
但跨境生商由于涉及到国际合作, “直采”对电商平台或商家的考验较大, 要求企业具有强大的销售能力和经营实力 。 前面提到过, 由于多数跨境电商是平台属性, 平台并不参与经营, 经营商家众多且处于分散状态, 而那些垂直电商平台实力尚不够雄厚, 在海外产地直采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难长期化、全品类地实行下去 。 它们更多的是从托盘商手中采购, 有些商家和平台甚至直接从新发地、京深等农贸市场进货, 显然这样对渠道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 难以应对风险, 产品质量也无法保障 。
真正有能力长期实行海外直采的跨境电商企业, 还得看京东、亚马逊等有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有实力的直营平台 。
跨境生鲜
大起底:同是直采 “道”却不同
尽管全球性产地直采的难度很大, 但“全球采买”、“源产地筛选”这些口号, 在不少生鲜电商的网站宣传页面中随处可见 。
据新京报报道, 一些生鲜电商平台对进口海鲜和肉制品等商品, 大多强调由采购团队从美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采买, 有的还在官网显著位置标榜其货源“丹麦进口”、“挪威进口”的纯正身份 。 采访人员调查中发现, 一些标榜全球采购的生鲜电商, 甚至连最基本的进口资质都不具备 。 某垂直电商网站标榜纯正“血统”的进口货源, 但采访人员在国家相关机构查询发现, 其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进出口工商经营范围、海关编码等关键资质缺失 。
此外不少电商平台的货源模式已形成固定范式:委托国内工厂代加工, 再贴牌加标出售, 甚至直接委托批发市场的档口批发商加工 。 业内人士认为, 这种代委托加工模式甚至将生产信息等标签全部交由对方定制, 货源品质无疑是个巨大考验, 存在着严重隐患 。
跨境保税
生鲜自营仓提供跨境生鲜新方案
京东则提供了另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1月11日, 京东与易江南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在广州市白云机场跨境保税区正式开启国内首家跨境保税生鲜自营仓, 为用户提供更优化的服务流程 。
不难看出, 京东这种创造性做法, 与其一贯的自有物流策略相吻合, 也使得海外直采做到了快捷、安全、高效, 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境生鲜产品“直采”, 突显了京东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管理上的优势 。 据悉, 未来京东将在国内布局多个跨境保税生鲜自营仓, 进一步丰富跨境生鲜品类, 逐渐实现采全球、卖全球的目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