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丽江、济南等地纷纷宣布打通了当地首个5G电话, 5G网络离我们越来越近 。 按照工信部规划, 我国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 最快将于2020年推出5G商用服务 。 随着5G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安全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5G时代通讯基站会不会辐射更大?5G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吗?思客为你详细解答 。
什么是辐射?
答:人们害怕辐射,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 到底什么是“辐射” 。 简单来说, 辐射就是一个东西向外传送能量 。 例如光辐射、热辐射, 都属于辐射 。 在我们的生活中, 辐射是时刻存在的, 并不是全部有害 。 一部分辐射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的, 也有一部分辐射, 是人类制造出来的 。
大自然辐射, 最典型的, 就是太阳发光发热 。 太阳就是一个场源 。

文章插图
而人类制造的辐射, 大部分和电有关 。 电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过基本的物理知识就会知道, 只要有电在传输, 就会产生相应的电场和磁场, 产生电磁波 。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 它的能量就越大 。 换言之, 它的辐射就越大 。 由电磁波产生的辐射, 就是电磁辐射 。
根据电磁波频率的不同, 电磁辐射又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

文章插图
真正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是电离辐射 。
电离辐射为什么有害?
答:电离辐射的来源, 主要包括:
核辐射(核弹爆炸、核泄漏事故)、医用仪器(CT、X射线)、工业仪器(损伤检测行业)、自然放射源(大自然中存在很多天然放射性元素, 它们广泛存在于石头、土壤和空气中)

文章插图
电离辐射并不是只有坏处, 主要看它的剂量 。 如果剂量大, 就会造成伤害 。 如果剂量小, 就可以被合理利用 。
例如我们在医院体检时使用的CT、X光、胸片, 辐射剂量都被严格限定在安全剂量之内, 是非常安全的, 不可能致癌, 也不会有副作用 。
非电离辐射有没有危害?
答:非电离辐射的频率, 比电离辐射小得多 。 它的能量, 也比电离辐射小得多 。 包括5G在内的无线通信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就是使用频率小于10^12Hz的电磁波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 。

文章插图
那么, 我们再来看看, 通信基站的辐射到底有多大呢?
基站分为宏基站和微基站 。 室外看到的那种大型的、带有板状天线的基站, 是宏基站 。

文章插图
正常情况下, 一个宏基站的功率是40W 。 距离基站10米的位置, 辐射大约是 3.18 微瓦/平方厘米 。
为了加强电磁环境管理, 保障公众健康, 中国于2014年对《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88)进行整合修订, 出台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 。 根据该标准, 通信频段功率密度应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 。 (实际情况中, 因为考虑到信号叠加, 运营商通常会控制在 8 微瓦/平方厘米 。 )
我国这一标准, 远远低于其它国家或地区, 是最严格的:

文章插图
40微瓦/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呢, 为了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 我们拿太阳光来对比一下 。 物理学家已经算出, 地球上太阳光的辐射功率面密度大约是 10万微瓦/平方厘米 。 也就是说, 我国标准中基站辐射的强度, 是太阳光照射强度的2500分之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