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家电下乡” , 从2007年年底开始 , 一直延续到了2013年1月底 。 在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 农民硬是拉动了6000多亿的家电消费 , 使得整个行业都为之一振 。 自此 , 农村市场一跃成为了各行业争抢的目标 。
然而今年 , 突如其来的疫情 , 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一记“重击” 。 因此 , 国家为提振经济 , 推行了经济内循环策略 , 并于近期 , 再一次推出了“家电下乡”政策 。 时隔8年 , 国家希望今年的“家电下乡” , 能像上次一样 , 力挽狂澜 。

文章插图
其实 , 农民对于家电的消费需求 , 主要集中于结婚配备 , 在日常使用中 , 频繁更换家电的情况并不多见 。 而针对此次“家电下乡” , 国家再次力抛13%补贴 , 而这次补贴能否“补得动” , 则于农民现阶段的收入情况和消费意愿有着直接的关系 。

文章插图
上次“家电下乡”成功的原因在哪?
上次那场轰轰烈烈的“家电下乡” , 之所以会成功 , 则取决于以下这些因素 。
首先 , 在消费能力上 , 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5 , 甚至比2019年的103.2还要高 。 这主要得益于 , 农民开始大规模进城打工 , 在种粮收益很不错的当时 , 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度补充 , 让农民的钱包开始变鼓 , 进而激发出了较强的消费意愿 。
与此同时 ,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国家发放的那13%补贴 , 而这份补贴的出处 , 源于将“海外补贴”转为了“国内补贴” 。 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 , 让海外需求急转直下 , 本用于补贴海外消费者的13%补贴 , 便直接调转方向 , 补贴给了农民 。 如此一来 , 这13%补贴更像是“临门一脚” , 彻底激发了农民的消费热情 。
【家电下乡是哪一年开始?家电下乡需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时隔8年 , “家电下乡”为何却在农村吃了瘪?
上次“家电下乡”可以说是很成功 , 时隔8年 , 这次却表现得差强人意 , “家电下乡”为何由兴于农村 , 变成了现如今的在农村吃瘪?
首先 , 农民现阶段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因为今年上半年的疫情 , 已经掏空了很多农民的积蓄 , 其消费能力并不高 。 而且 , 在5月底的采访人员会上 , 总理就已经表示 , 我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 而参照城乡收入差距来看 , 这部分低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 。
与此同时 , 虽然复工复产 , 给农民带来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 但是出于对疫情“常态化”的考虑 , 农民的储蓄意愿变得更加强烈 。 而在具体人群上 , 部分愿意消费的年轻人 , 忙着外出打工 , 而一向节俭的农村老人 , 也不舍得消费 。 如此一来 , 在农民“无钱消费”和“不愿消费”的双重影响下 , 农民的购买力 , 很难被激发出来 。
除此以外 , 据专业数据统计 , 我国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额约为18.15万亿 , 也就是说 , 在前三季度的274天里 , 平均每天都有超过660亿元存款涌入银行 。 由此可见 , 在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的当下 , 大家的储蓄意愿要远高于消费意愿 。 而从侧面来看 , 如此庞大的存款 , 则更多地来自于城镇居民 , 而农民的存款并不多 , 可见此次“家电下乡”选错了目标群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