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市值多少?股价是多少钱?( 二 )


不过,与张孝荣持不同观点,第三方研究平台芯谋咨询(ICWise)研究总监王笑龙则向采访人员指出,“自从2014年之后,IBM几乎已经退出半导体领域了,尽管还在做着相关研究,但是产业参与度很低了,也就是说它可能具备研发、实验的条件,但已经不具备量产条件了 。 ”
据悉,作为曾经的芯片制造商之一,IBM仍保有纽约州奥尔巴尼的芯片制造研发中心,此次公布的2纳米芯片正是在这里设计和制造的 。
同时,IBM也与三星和英特尔签订联合技术开发协议,两家公司可以使用IBM的芯片制造技术 。 如今早已把量产芯片工作委托给三星电子等 。
在王笑龙看来,即使从技术层面,如果把IBM的2纳米看成一个前瞻性技术成果,实际意义也非常有限,因为它并不是采用了多么独特的技术、材料等,制程工艺提升是摩尔定律作用下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玩家都看得到,包括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厂商接下来的发展路径同样是3纳米、2纳米 。
据了解,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芯片制程工艺从最先的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5微米、0.13微米、90纳米、65纳米、45纳米、32纳米、28纳米、22纳米、14纳米,一直发展到现在的10纳米、7纳米、5纳米、3纳米 。
CHIP奇谱科技总编罗国昭持类似看法,他指出,IBM如今在芯片领域几乎只是一个“看客”,整个产品业务线、技术专利都卖掉了,IBM之所以隔几年发布芯片技术的研发成果,可能更多的是受到国际环境、国家政策等非商业因素的影响 。
商业困局与转型之路
从芯片制造产业来看,目前,台积电、三星是全球仅有的两家掌握5纳米工艺芯片量产技术的企业,同时两大巨头还几乎同时开启了对3纳米工艺芯片的布局与竞争,根据两家的时间表,预计明年下半年攻克3纳米芯片 。
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和市场格局正在经历重组变化——“芯片荒”蔓延全球、英特尔开放芯片代工、英伟达拟收购ARM、异构计算架构与专用芯片发展……在新一轮的芯片竞赛中,IBM能否谋得一席之地还存在非常大的变数 。
一位曾在IBM工作多年的人士指出,IBM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之间的“失衡”似乎成为一种“惯性”,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IBM“沃森”超级计算机,2011年一战成名被列为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后来IBM成立沃森健康,向AI医疗领域发力,结果“烧掉”数百亿美元后始终未能打开商业化的道路 。 今年2月,IBM探索出售“沃森健康”业务 。 “由此可见,技术领先与商业成功之间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 ”
目前,IBM还没有提供关于2纳米测试芯片的细节 。 虽然2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在性能和能耗方面都较当前7纳米和5纳米更强,但很大程度上只是概念验证,离商业量产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 在2015 年7月,同样是IBM率先宣布制成了7纳米芯片,而直到2019年下半年,消费者才能买到带有7纳米芯片的手机等产品 。 可以预见,技术更复杂的2纳米芯片离真正商业化上市需要的时间只多不少 。
采访人员查阅IBM近十年来的财务报告注意到,自2011年至2020年,该公司营收持续处于同比下滑的状态,除了2018年微增0.57% 。 其中,最近的2020年,IBM营收为736.20亿美元,同比下降4.57%;净利润为55.90亿美元,相比2019年降幅为40.73% 。
从营收结构来看,IBM的前三大营收贡献业务部门分别是全球技术服务部门、云与认知软件部门、全球商业服务部门,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35%、32%、22%,而从这三大业务部门的营收同比增长指标来看,只有云与认知软件部门实现了2.10%的增长,其他两个部门的营收则呈现5%左右的同比下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