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新政一年,曾碧波对跨境进口有了新看法( 二 )


“这也是符合消费和零售本质的需求, 放眼整个跨境购物的需求, 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刚需, 一种是个性化需求 。 现在, 这两者已经很分明了, 大家都明白, 天猫国际跟洋码头是两码事, 小红书的竞争对手不是洋码头而是网易考拉 。 母婴归母婴, 跨境归跨境, 不同模式的竞争优势不一样, 相互之间的跨接也很难了 。 ”
曾碧波指出, 网购保税模式是跨境集采, 这种备货的模式解决了重的刚需, 但没有帮助上游产业更高效地进入中国市场, 因此本质上跟家乐福进口超市没有区别 。 只有平台类的跨境电商真正连接了上下游, 但现在做得好的比较少 。
3. 新政的目的是消除不公平, 让行业更透明
曾碧波认为, 整个新政最核心的目的其实是杜绝不公平的竞争, 避免各种灰色的、能避税的渠道 。 一年以来虽然有波动和冲击, 但跨境电商相比一年前已经更加透明、阳光和高效了, 这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
“4·8新政实施后, 我们很快推出了电商物流的相关产品, 去适应新政‘三单对碰’的标准 。 配合海关‘跨境电商件’的通关模式, 清关效率很高 。 如果还是新政前的通关模式, 去年黑五我们6倍于前年的订单量肯定走不通 。 这都得益于新政对跨境电商监管的透明化 。 ”
曾碧波认为, 新政的不确定性源于跨境电商行业对一般贸易进口的冲击 。 一般贸易和保税进口的标准依然不同, 但本质相同 。 “我认为, 国家的思路是要用开放来倒逼传统贸易门槛的改变 。 我们都知道, 一般贸易进口仍然在沿用二三十年前的标准, 导致流通速率降低 。 一个彩妆的产品每出一个色系都要重新做备案和检验检疫, 这个壁垒太高了 。 ”
4. 新政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
3月17日的商务部谈话后, 跨境进口的政策有了放开的趋势, 但这同时给跨境电商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
跨境进口按“个人物品”监管后, 不需要再验核通关单, 也没有了检验的环节, 只需进行备案和检疫即可入区 。 这就要求平台和电商承担起更大的对消费者的保护责任 。 “我认为这是对的, 是电商平台应该做的事情 。 这会加速淘汰不具备这种质量保障能力的跨境平台及企业, 规模较小、模式混乱的跨境电商也会出局 。 ”
5. 跨境电商还远远没到下半场
有人认为, 经历了4·8新政以及一年半的缓冲期后, 跨境进口电商即将进入下半场 。 曾碧波则反驳了这一观点 。
曾碧波指出, 跨境电商离下半场还很远, 现在可能刚刚进入中场 。
他认为, 跨境电商行业的上半场是过去三年的政策红利期 。 2013年9月自贸区开通以后, 国家允许保税区开展零售业务, 这个巨大的红利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大部分的资本巨头都在这一领域开展业务 。 这一时期也完成了对大量消费者的教育, 解决了一些刚性的需求 。
“但在我看来, 国人的消费红利还没有到来 。 政策红利唤醒了海外购物的意识, 但‘中国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安心买到全世界好货’这样的场景还不够 。 消费者今天还是会担心质量问题、款式不好、丢单及退货等等情况 。 消费者还有这样的恐惧和担忧, 消费红利的风口就不会来临 。 只有当消费红利真正到来时, 跨境电商才进入下半场 。 ”
曾碧波指出, 目前国外的商家和品牌对国内环境仍然不够适应, 不懂中国的消费者, 换句话说, 跨境电商上游的产业链的成熟度还不够 。 洋码头虽然有4万多买手, 但相对国内约5亿的网购用户, 这个数字还是不够大 。 只有把上游产业赋能体系做得更好, 才能更接地气地带动上下游的整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