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新政一年,曾碧波对跨境进口有了新看法

2016年4月8日,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新政生效(以下简称“4·8新政”), 转眼间已经一年过去了 。
4·8新政对行业的冲击是爆炸性的, 虽然一年内有多次政策缓和, 但仍然对行业和资本的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也让跨境进口电商在2016年下半年集体沉默 。
但从今年年初开始, 跨境进口电商们逐渐恢复了活力, 也开始分别进行着各自的新布局 。
3月17日, 商务部的谈话中将跨境保税进口的商品定性为“个人物品”, 虽然只是一次方向性的谈话, 却无疑再为行业添了一枚强心剂 。 有不少跨境人都对亿邦动力网表示, 跨境进口的春天要到了 。
在4·8新政一周年之际,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也坐不住了, 要对这不平凡的一年做个梳理 。

4·8新政一年,曾碧波对跨境进口有了新看法

文章插图

蓄起胡子的曾碧波
1. 新政一周年, 几家欢喜几家愁
4·8新政影响最大最深的, 恐怕要数网购保税模式的跨境电商了 。
由于4·8新政要求保税进口的商品按“货物”监管, 并在商品批量进入保税区时验核“通关单”, 很多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商的货物无法进入保税区, 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销售额也出现断崖式下跌 。 这使得不少保税进口的企业在2016年下半年销声匿迹了 。 存活下来的跨境电商也不愿再强调“跨境”这个概念, 而是想尽办法弄到货, 来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转 。 直到去年5月20日的缓冲期文件下来之后, 这些企业才有了喘息之机 。
而另一部分企业则相反, 它们在保税区囤了大量的货, 但因为新政中“正面清单”的限制而无法清关发货, 导致资金周转率的压力不断增大 。
曾碧波指出, 这一过程中, 创业型企业受到的压力非常大, 这不只是通关单和正面清单的问题 。 50元免税额度取消后, 商品还要尽量维持原价, 这就需要电商平台进行大量的贴补 。 资金和流量都占据优势的公司甚至巨头们不仅可以继续烧钱维持, 还趁机更加猖狂地掠夺市场份额 。
“这一年, 做保税进口的企业的确进行了大量的淘汰、竞争和迭代 。 我之前在珠三角、长三角见过的很多跨境小电商, 以及天猫、京东上的一些商家都经不住这种冲击死掉了 。 ”曾碧波说道 。
除了企业层面外, 消费者层面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 首先, 不论是保税模式施行的跨境电商综合税, 还是走邮关的行邮税, 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大部分商品的进口税都有所增加 。 有的电商虽然起初提供了包税的服务, 但也由于压力而不得不逐渐让消费者自行担负税费(仍比一般贸易进口要有所优惠) 。 这对用户的消费愿望造成了少许影响 。
其次, 单次2000元、每年20000元的跨境电商购买额度也让消费者一度产生了质疑 。 2000元以上的商品则无法通过网购保税及跨境直购模式走通了 。
不过, 令人欣慰的是, 这一情况只持续了不长的时间, 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很快就由双十一、黑五这两大促销节日重新点燃, 并有越烧越热的势头 。
【4·8新政一年,曾碧波对跨境进口有了新看法】2. 新政让跨境进口的模式更加清晰
曾碧波认为, 一年以来, 4·8新政带给行业最好的沉淀, 就是让跨境进口电商的模式更清晰分明了 。 2015年的时候, 跨境进口在模式上就有很多种, 有保税的、直邮的、自营的、导购的、转运的等等 。 但现在, 整个行业最清晰的只有两个模式——网购保税模式和跨境直购模式 。
曾碧波提到的这两种模式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 网购保税模式通过规模化的集采, 解决了中国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是一种标准化很高的模式, 规范的网购保税模式解决了用户对商品质量的担忧, 也有较快的物流时效 。 跨境直购模式(即BC直邮)则可以满足用户更加多样性的需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