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 , 微信支付的布局基本沿着这个思路展开 。 腾讯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综合业绩时 , 总裁刘炽平就曾提到“支付业务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 我们的目标是让它为腾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 可看作一个佐证 。
因此 , 就微信支付而言 , 在跨境支付业务推动过程中 , 某种意义上 , 也是围绕“微信生态”展开的 , 其目的可看作是为了给微信用户提供更好的支付体验 , 伴随着微信的国际化而国际化 。 从策略上看 , 更多地也是跟随国内用户跨境游来推动跨境支付业务的布局 。
相较之下 ,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这两种策略其实没有明显的优劣差异 , 只是基于各自产品定位下的最优选择 。
支付工具只有融入消费场景和生态中去才能被用户使用 , 支付宝本质上仍然是一款支付工具 , 在拓展境外属地化用户时必然会面临如何融入当地消费场景和生态的问题 , 作为一款外来支付工具 , 被属地化消费生态体系所接纳面临监管和使用习惯上一系列问题 , 于是并购就成了相对而言最便捷的方式 。
而对于微信支付而言 , 微信本质上就是一个互联网生态 , 微信支付是这个生态中唯一的支付工具 , 境外的属地化用户只要成为微信的用户 , 在微信这个生态中就必然成为微信支付的用户 , 因此 , 只要微信被境外属地化居民接纳 , 微信支付就会被接纳 。
相比较之下 , 并购的方式虽然快 , 但存在产品改造和协同的问题;依托于微信自身生态 , 看上去慢 , 相对而言比较稳扎稳打 。 长期来看 , 优劣难分 。
银联跨境付地位遭挑战 , 三大巨头初现雏形
在第三方支付“染指”之前 , 跨境支付市场一直是银联的天下 。 自2004年启动国际化战略以来 , 沿着港澳—亚太—欧美市场的路径 , 跟随中国游客走出去 , 成绩斐然 。
截止2016年10月 , 银联卡受理网络已经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万家线下商家 , 有200万台ATM可以使用银联卡取现 。 据不完全统计 , 中国消费者可以在欧洲近220万家商家刷卡消费 , 占据欧洲主要旅行目的地商户的七成左右;美国几乎所有的ATM都可以用银联卡取现 , 80%以上的商家可以刷银联信用卡消费 。
继在国内线下支付市场逆袭后 , 第三方支付开始布局跨境支付市场 , 无疑又动了银联的奶酪 。 值得注意的是 , 前几日发布二维码新品时 , 银联着重强调了其跨境布局 , 即“境内境外通用 , 银联国际正积极推动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澳洲等多个境内持卡人经常出行地区的二维码业务 。 ”
这次 , 银联的反应无疑是迅速的 。 只不过 , 在支付巨头全力推动跨境支付之时 , 银联正在推动二维码产品的境内境外双线布局 。
未来的跨境支付市场格局如何演变 , 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 , 三大巨头已经初现雏形 。
本文”跨境支付成新战场:微信、支付宝与银联再现“三国杀””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article/35417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