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成新战场:微信、支付宝与银联再现“三国杀”】

文章插图
近日 , 银联携40余家银行隆重发布二维码支付2.0版 , 意欲在已经趋于固化的线下扫码支付市场竞争中扳回一局 , 而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两大巨头而言 , 现阶段似乎“无暇”应战 。
一方面 , 就线下扫码付而言 , 第三方支付在国内市场上领先优势明显 , 与银联已经不属于同一纬度的竞争 。 银联和银行系正处于用补贴培育用户支付习惯的阶段 , 要做的是加大二维码产品对用户的渗透率;而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而言 , 用户习惯已经养成 , 用户渗透率也没有太多的空间可挖 , 并无与银联“争锋相对”的必要 。
另一方面 , 跨境支付已经成为支付巨头的新战场 , 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 , 也的确无暇他顾 。 今天 , 我们就着重谈谈跨境支付 , 主要侧重战略层面的解读 。
跨境支付 , 事关天花板突围
对支付巨头而言 , 在国内市场“小额、普惠”的监管定位已经明确 。 就普惠领域而言 , 无论是用户数还是小额支付场景 , 第三方支付的渗透率都在快速贴近天花板 。 既然对增长的要求是永恒的 , 唯有出海一途 , 就像当年国内智能手机纷纷布局境外市场一样 , 尽快拿下跨境支付的战场便具有了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
具体而言 , 布局跨境支付市场 , 对支付巨头而言至少有三个故事可讲:
一是利用海量用户基础和当前中国出境游客“买买买”的好名声 , 抓住布局境外支付场景的好时机 , 可以率先在国人热门旅游地区和城市打开突破口 。 而跨境支付网络的建立反过来又能提升国内用户的支付体验和粘性 。
二是随着对境外支付场景的布局完善 , 在支付工具本地化渗透上也有了故事可讲 。 毕竟 , 有大量的支付场景在手 , 拓展境外本土用户时自然会顺利得多 , 支付工具有望提升在境外本土市场的渗透率 。
三是支付工具作为账户基础 , 对本土用户的渗透 , 可以为后续信贷、理财等金融业务的国际化提供基础 。 从这个意义上看 , 支付出海只是金融集团出海的前站而已 , 整个集团的国际化才是长期目标 。
基因相关 , 跨境支付拓展的两种打法
与制造企业出海直接把产品卖给外国人不同 , 金融企业的出海往往采取跟随战略 , 跟随国内客户走出去 , 然后慢慢在境外扎根 。 就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 , 大的战略层面也是如此 , 但在具体打法上又有不同 。
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例 , 在整个跨境支付业务的推广战略层面 , 两家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这也是各自的产品定位差异决定的 。
支付宝本质上属于一款金融服务平台 , 也是一个支付工具 , 在跨境支付业务推动过程中更追求支付本身 , 目的更纯粹 , 那就是追求支付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本地化渗透 。
除了推广自家产品外 , 考虑到监管等各方面因素 , 也更愿意选择并购入股的方式与本地支付工具合作 。 整体上 , 是一种“推广自身APP+并购本土支付工具”双线推进的模式 。 可参照下表 , 为小编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资料 。

文章插图
微信支付则一直是微信生态内的支付工具 , 早在2014年8月 , 微信支付就公布了“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 , 即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 , 帮助传统行业将原有商业模式“移植”到微信平台 , 通过移动电商入口、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客户关系维护、售后服务和维权、社交推广等能力形成整套的闭环式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