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句话这样说“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 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 这句话叙述了很多农村打工人的心酸和无奈 。
“融不进的城市, 回不去的农村”成为农村打工群体内心中最大的“隐痛” 。

文章插图
那么这一代打工人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随着工业化的深入,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农村不断消失, 农民进城成为了一种趋势 。 而阻碍农民, 农村, 农业发展的四大突出问题却有待解决 。

文章插图
问题一高房价, 房价过高导致农民工进城买房困难, 即便如今大部分农村人都在县城或者市区买了房子, 但也已经付出了几代人的辛劳, 将祖孙三代的积蓄被掏空, 甚至背负高额房贷 。 而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的房价, 让农村打工人仍然望尘莫及 。

文章插图
问题二生活成本高, 工资性收入过低 。 要知道就全国范围内看, 进厂打工工资较高的城市集中在北京, 江苏上海, 浙江, 深圳广州一带 。 即便在这些高工资地区的电子厂做操作员的话, 评论工资也大概四五千 。

文章插图
如果按照农村夫妻二人都在一个厂里上班的话, 每月收入也才不到一万 。 当然了也有效益好的厂, 能超过一万, 但毕竟这样的厂较少 。

文章插图
而仅仅在苏州上海一带的打工者每年估计也有千万人, 要知道过去我们农业人口有8亿, 这部分人在城市化过程中基本转化为农民工, 也就是打工人 。 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带来了“人口红利”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问题三城市化配套设施跟不上, 虽然我们的城市化率逐年提高, 但是由于发展过快, 有的城市只注重发展规模, 甚至以发展房地产为财政收入主要手段 。 造成城市服务配套跟进太慢, 比如幼儿园, 小学中学等这类学校资源紧张, 医疗配套设施更少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要知道随着农民进城, 很多农村小孩进城上学, 但个别地方要求必须在指定区域买房才能入校 。 而相对农村学校空置老师被分流, 医院就诊人数少, 头疼感冒都得往市里跑 。

文章插图
问题四城乡结构性发生改变, 过去很多人住在农村, 家族式的农业发展模式被家家户户进城上班打工的工业化模式替代 。 因为大家族以分散的方式遍布各大城市, 造成亲情观念意识淡漠 。
以往的“仁义礼智信”道德观念被西方工业文化思想抛弃 。 很多人只顾着挣钱, 忽视了亲情, 爱情, 友情构建的传统文化氛围 。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