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 是为了深入研究某一问题 , 或为了处理某一重要事件 , 或为深入了解情况 , 以便制定政策、法规 , 或为指导推动工作等有目的地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研究后所形成的文章或书面报告 。 它是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 。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竞争越来越激烈 ,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 调查报告这个文种倍受人们的青睐 。

文章插图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1.调查问题的针对性 。 写调查报告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 , 用来指导以后的工作 , 因而调查的问题必须集中一点 , 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 正因如此 , 调查报告的立题必须着眼于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从实际出发 , 为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 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越强 , 指导性就越大 , 价值也就越高 。
2.指导工作的典型性 。 通过典型指导和推动工作是最好的方法 。 调查报告反映出的结论鲜明 , 其之所以对现实工作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 就是因为被调查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 调查的过程 , 也是解剖典型的过程 , 通过对典型事实的深入分析 , 总结提炼出其本身所具有的规律 , 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
3.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 撰写调查报告是为了及时回答并解决当前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提出的问题 , 因此调查报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缺乏紧迫感和时间意识 , 拖拉延误 , 不能按要求及时报送调查报告 , 就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 给工作带来损失 。
4.叙议表达的相兼性 。 调查报告的事实和情况部分 , 包括事态发展的过程 , 都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 表达要以叙述为主;而对事实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部分 , 要上升到理论上去认识 , 表达则要以议论为主 。 调查报告的写作 , 叙议相兼 , 缺一不可 。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
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三个部分组成 。
调查报告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 具体地说 , 行文脉络有的体现情况、做法、经验、认识、结论;有的体现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存在原因、拟采取的对策;有的体现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几点启示 , 等等 。
三、调查报告的写法
1.标题 。 调查报告一般有四种写法:一是文章标题式 。 类似于一般的文章标题 , 提问标题式 。 采用设问或反问的方式 , 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
2.正文 。 调查报告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
前言的写法 。 一般有两种:一是简要说明法 , 主要是对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方式、过程等等进行简要的说明 , 使读者全面了解调查的经过 , 以增强可信度和说服力;二是概括全篇法 , 就是运用简炼的语言 , 对调查报告全篇内容进行简明的概括 , 让读者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 引导其阅读兴趣 。
主体的写法 。 这部分内容由调查情况和研究结果两部分组成 , 行文中要讲究逻辑性 , 合理有序地安排结构层次 。 一般有三种写法:
一是横式结构法 。 这种写法就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 , 围绕全篇的主旨来写 , 每一部分可加上小标题 。 其特点是把有关材料分成若干组 , 各组材料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 它们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 , 但都为烘托文章的主旨服务 , 以达到观点醒目、中心突出、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行文目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